買衣服的時候你最看重什麼?款式、價格還是材質?如果你隻關注這些就要當心了,因為買衣服也要看是否“安全”。
其實,衣服标簽裡藏着很多信息,其中的“安全類别”與健康息息相關。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教你讀懂這些“密碼”,買到放心衣服。
受訪專家
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高級工程師 韓軍
衣服也有“安全類别”
每件在市場上出售的衣服都有标簽,很多人購買後都直接将它剪下扔掉,其實,标簽上有很多重要信息,如貨号、尺碼、成分、産地、洗滌說明等。
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高級工程師韓軍表示,在這些信息中,以A、B、C分類的“安全類别”與健康息息相關,消費者要重點關注。
韓軍解釋,紡織産品的安全級别是根據國家标準分類的:
A類
A類是嬰幼兒紡織産品,即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嬰幼兒穿着,或使用的紡織産品,如尿布、高檔内衣、睡衣、床上用品等。
B類
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産品,即在穿着或使用時,産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産品,如襯衣、T恤衫、裙子、褲子等。
C類
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産品,即在穿着或使用時,産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産品,如外套、窗簾、桌布等。
建議在選購時要看好其安全類别是否符合個人需要及服裝種類。
貼身衣物,别選顔色深的
不同類别産品還體現了甲醛含量和酸堿值(pH值)等指标。
A類産品的甲醛含量必須低于20毫克/千克,pH值允許在4.0~7.5的偏酸性範圍。
B類産品甲醛含量低于75毫克/千克,pH值與A類産品一樣。
C類産品甲醛含量要求低于300毫克/千克,pH值允許在4.0~9.0範圍。
韓軍解釋,pH值是溶液酸堿性的度量,一般情況下,人體皮膚的pH值在5.5~7.0之間不等,略呈酸性,皮膚的酸性環境可以抑制某些緻病菌的生長繁殖,保護皮膚免遭感染。
紡織品的pH值是生産加工過程決定的,皮膚接觸了殘留在衣服上的酸堿,會導緻過敏;紡織品pH值過高或過低,不僅刺激皮膚,還可能使皮膚感染。
韓軍建議,挑選貼身衣服時,盡量避免顔色過深的,如大紅、大綠、深藍等,因為顔色越深,衣物在染色過程中使用的染色劑就越多,接觸染料中有害物質的機會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