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傳統生産方式已經不能适應企業未來的發展嗎?
來源於網絡 發佈時間: 2016-03-14
服裝傳統生産方式以批量流程為主,利用專業化分工提高生産效率,獲得規模經濟的效益,從而降低成本,适應需求簡單、市場環境趨同而穩定的訂單。主要特征可概括為:生産過程按照從款式設計到工藝設計、生産組織、産品檢驗流程向前推動,各部門相對獨立,生産過程中實行按工序分工的作業流程,利用大批量生産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效率,适應款式,類型相對固定的服裝産品批量生産。
然而随着企業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服裝大批量以及粗放式管理很難适應未來國内外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主要表現如下:
1産能瓶頸
在傳統成衣生産過程中,按照組長的經驗安排工序作業,作業員拿到衣片後依據自己的判斷和能力進行加工,由于由于勞動薪酬以計件為主,員工之間缺少團隊合作精神。流水生産中,員工追求個人的産出,期望多勞多得。但因為生産流程存在瓶頸工作地,并且整個流水線的有效産出由瓶頸工作地決定,所以雖然某一員工産量大,而成衣流水線的有效産出往往并不高。
2缺乏柔性
傳統成衣生産方式由于無法進行動态調整,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往往力不從心。偶爾生産出多品種小批量的服裝,也會因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開價太高令客戶望而卻步。若維持原來的價格,則企業沒有利潤,甚至虧損。傳統成衣生産方式生産周期長、缺乏柔性,導緻不能快速交貨,特别是小批量的快速反應訂單由于起步損失大,往往難以施行。
3組織困境
采購、生産、銷售等各個業務環節的決策和運作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然而傳統成衣生産各部門各自為政,這種縱向一體化的金字塔層級式組織結構導緻企業運作效率低下,反應遲緩,難以溝通協調以适應市場快速變化。
4庫存積壓
為了提高服裝産量,企業通常使用專業化的機器和員工滿負荷運作,以工人加班加點獲取額外利潤,為了應付原材料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需要準備大量庫存來維持生産,這種過量生産和庫存積壓導緻企業資金和資源浪費嚴重,生産成本居高不下。
5推動式制約
剛性的資源配置系統和推動式生産不能滿足顧客或客戶對産品的功能和品種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因為生産組織調度依靠經驗和主觀判斷,導緻産品質量不穩
定和缺少應對客戶需求的柔性。
讀而思
服裝生産管理資深顧問吳先生說:服裝經過三十年快速發展,90後和中産階級購買力提升,未來多款少量是常态,在市場常态下,供應鍊末端的服裝生産制造是以客戶需求變化調整生産方式還是固有傳統模式,是每個發展中服裝企業需要取思考面對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