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率低主要與公衆的生活方式和回收渠道有關。以前經濟條件差,人們往往到過年了才會給孩子們買新衣服,而且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或者是老大穿了給老二,老二穿了給老三,破得不能再破了,就用做抹布等,還可以賣給走街串巷收破爛的人。但現在人們衣櫃已經大大豐富了,衣物淘汰的速度和數量也大幅提高和增加,但是回收渠道似乎在變窄。
由于回收利用的企業少、價格低,目前一般社區裡的“拾荒”大軍是不要廢舊紡織品、布藝沙發等。由于衣物成分複雜,即使是一件普通外套,也可能包含羊毛、腈綸、棉綸、聚酯纖維等成分,不是洗洗就可以再利用,沒有相應的技術是無法做到高質量的穩定再生的。很多小企業被“卡”在技術和投資的門檻之外,于是就偷偷在省、市、縣、鄉的“三不管”邊界區域設廠,簡單用水沖洗下,把能利用的部分抽取出來,大量剩下的材料就焚燒掉,不但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污染了空氣和水環境。因此必須嚴格執法,把小、髒、亂、差的再生企業關停,避免劣币驅逐良币,給環保、高科技的好企業留下發展空間。
目前,很多快遞企業也開始做公益,上門收取舊衣物。不過這樣回收渠道還是比較少,有關部門或相關行業還應該建立一個回收物流鍊專業的網絡平台,為參與的物流和再生企業等提供一個信息共享、互通的平台,實現企業之間的協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為社會公衆、政府機構、相關企業了解廢舊紡織品去向、政策法規、行業動态、相關問題讨論提供一個平台。
為促使更多紡織化纖企業踐行綠色制造理念,提升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已經建成并推行綠色纖維認證體系。廢舊紡織品的再生也應如此,建立第三方再生認證、碳排放認證、産品性能以及生态安全評價等;設立再生行業門檻,系統制定國家和行業産品質量标準、原料規範、生産裝備和技術規範,再生行業的清潔生産标準以及節能減排生産規範等,淘汰落後産能,盡快提高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率,讓這個産業盡快走上綠色、低碳、集約發展之路。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大耀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