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系統反映制造強國發展進程,這是繼2014年和2016年後,中國工程院第三次發布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報告》對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巴西、印度共9個國家2012年至2016年制造強國綜合指數跟蹤測評,并對我國制造強國發展進程作出了系統總結及未來趨勢預判。
制造強國建設總體向好
《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為104.34,居第4位,前三名依次為美國(172.28)、德國(121.31)、日本(112.52)。由于2015年中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為105.78,因而2016年是自2012年數據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事實上,綜合指數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我國制造業本身發展處于劣勢,而主要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朱高峰告訴記者,由于2013年至2016年間人民币對美元彙率大幅下滑、2016年1月份至8月份PPI指數持續為負、國際市場不景氣導緻出口下降等因素同時作用于中國制造業,從而造成2016年中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的下滑。
《報告》顯示,目前美國仍處于制造強國第一方陣;德國、日本處于制造強國第二方陣;中國和英國、法國、韓國等位于制造強國第三方陣,其中中國處于前列,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比較了各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近兩年的變化情況。結果顯示,2015年至2016年各主要國家制造強國發展進程整體向好。其中,美國是9國中唯一實現逐年正增長的國家,制造業綜合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德國穩步前進,工業4.0戰略成效顯著;日本觸底反彈,其規模受日元彙率反轉上升影響較大。同時,縱觀2012年至2016年間,各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動,情況差異較大,中國是指數值增長最大的國家,總體上符合制造強國戰略的預期,與制造強國的差距正不斷縮小。
“未來一段時間,由于彙率波動、國際貿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我國制造強國指數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波動,但不會改變制造強國發展進程總體向好的趨勢。”中國工程院院長、院士周濟表示,在國内外經濟環境利好的推動下,2017年中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還将小幅回升。
質量效益提升迫在眉睫
“早在2011年,中國制造業在規模發展上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從綜合指數來說,我們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周濟認為,“大而不強”仍然是中國制造急需突破的瓶頸問題。
周濟介紹,制造強國應該具備四個主要特征,包括雄厚的産業規模、優化的産業結構、良好的質量效益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别是創新發展能力。以此為考量,“制造強國指标體系”從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四方面對各國制造強國發展水平給予評價分析。
2012年至2016年,中國制造業“規模發展”指數值和占比均為最高,體現傳統優勢不斷強化的持續性,但尚未有效帶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的提高,整體轉型升級有待進一步培育。特别是“質量效益”指數的貢獻率始終最低,且變化不大,2016年中國制造強國質量效益指數為13.59,僅占美國質量效益指數的22.8%,制造業增加值率、高技術産品貿易競争優勢指數等細分指标均出現下滑。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加快推進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戰略性轉變,要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推進制造業整體提升,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制造體系,從而為早日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跨越奠定堅實基礎。”周濟說。
高質量攻堅迫在眉睫,與會專家紛紛為中國制造提質增效開出良方。“質量效益雖然差距最大,卻也是追趕的主要着力點,未來應是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的主要突破方向。”朱高峰認為,質量效益應面向制造業整體而不是局限在一些重點領域;同時,結構優化必須與質量效益相輔相成匹配發展,更多體現在向質量效益高的産業和環節發力,尤其是量大面廣的傳統産業和中小微企業,而不是停留在“高”和“新”的發展概念上;此外,可持續發展中研發創新投入的增加也要與産業效果挂鈎。
“生産一台蘋果手機所需的上百美元成本中,通過我國勞動力組裝獲取的價值還不到10美元,雖然同屬于新興電子信息産業,其背後的質量效益和實際價值仍有待考量。”朱高峰說,長期以來,由于中國制造以代工、加工為主要特征,處于産業鍊中低價值環節,亟待越來越多擁有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推向市場。
智能制造發展向前邁進
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着力點,也是培育新産業新動力的重要方向。一時之間,“中國制造2025”“中國工業4.0”成為制造強國建設的熱詞,制造業數字化與智能化變革開始走向前台,受到廣泛關注。
“過去,我們讨論智能化大多體現在流通領域。如今,制造智能化正逐漸進入生産領域,中國制造業規模發展優勢有望帶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發展的轉型升級。”在朱高峰看來,堅持以發展實體經濟為基礎,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如何運用大數據思維,實現消費者與生産者一體化發展,成為關鍵。
近幾年,各地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步伐正在加快。上海率先争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将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與汽車、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鋼鐵化工、都市産業等領域搭建一批平台載體,發展2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萬家企業“上雲入網”。(記者郭靜原)
江蘇将實施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工程和“企業上雲”三年行動計劃。力争新發展10萬家企業核心業務“上雲”、百萬設備上平台,重點建設5000個星級上雲企業、100個工業互聯網标杆工廠、30個“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
“‘中國制造2025’實施3年多來,極大地調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參與積極性,特别是動員了企業作為制造業主體的力量,彙集多方優勢資源,形成全國上下聯動振興制造業發展的态勢,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周濟說,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美國制造強國指數穩步較快增長的壓力下,我國制造強國指數與美國之間的差距縮小進程并不顯著,要在2025年實現初步目标、2035年實現基本現代化仍需要作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