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部發布的《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7年版)中,一共有885項産品列入“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目錄,其中涉及染料的就高達200餘項。
“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生産過程中原料多、産品多、工藝複雜,由于長期依賴傳統技術,形成了環境污染。”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龍盛集團染料事業部總工程師歐其說。
高濃有機物廢水、酸性廢水、高鹽廢水、危險固廢以及大量廢氣會在多個工藝環節産生,而這些污染物存在通過簡單處理後排放甚至直排的情況。歐其表示,“技術創新是一項耗費資金的工作,産業化進程緩慢,尤其是染料原始創新更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的系統工程。”
歐其說,經過多年清潔生産工藝、設備的推廣和實施,染料行業“三廢”的産生量得到了很好的削減和控制,尤其是新環境保護法出台後,一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産能被直接清除出了市場。
歐其認為,當前應制定精準執法細則(或體系),進一步明确操作規則和标準尺度,盡可能減少自由裁量權,有效規範執法行為;加強執法能力建設,不斷改善執法條件和裝備,推進環境監管能力标準化建設。
“建議加強‘散亂污’企業排查力度。嚴格審核企業環評與實際生産的一緻性,審核其環保設施的投入和實際運行情況。”歐其建議,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資”逐步轉變為“招商選資”,建立産業承接環境評價體系,從自然資源、地理區位、環境容量、經濟基礎、經濟結構、市場容量、環境風險等多個指标進行綜合考量,确保引入産業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大前提下,服務地方經濟。
對于已引入的企業,建議全面推進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從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全員勞動生産率等方面定期對企業效益進行考核評級,加快扶優劣汰。
歐其還建議,鼓勵企業加強環保新技術研發及投入,樹立行業環保标杆企業,強化綠色工藝在行業中推廣,推進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促進産業從末端治理向前端創新的轉變。建立綠色消費法律和政策導向,抵制高污染産品。
在有關提升精細化工行業本質安全的建議中,歐其建議,對落後技術加大力度強制淘汰,提高行業自動化控制水平,風險評估應覆蓋工藝全過程,并出台自動化提升和改造的配套政策。
今年兩會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今年的團體提案建議,持續推進工業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加強對工業企業達标排放的監管執法,鼓勵開展同業環境設施交叉式運營監督及環保企業第三方社會機構綜合評級。從配套制度完善、經濟政策引導等方面進行規範,并可先行在重點行業(化工、石油等)、重點區域(京津冀、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和重點企業進行第三方治理試點,總結成功經驗後在更大範圍進行推廣。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亞洲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