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初戰告捷
儲備棉去庫存是産業宏觀調控政策和機制創新的有效實踐。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黃小易指出,2017年,棉花産業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目标價格機制和國儲棉輪出常态化運行,棉花的定價由市場主導。可以說,改革是比較成功的。黃小易分析道,棉花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自2014年目标價格政策實施以來,國内棉花生産向新疆集中,内地生産縮減。2017年确定目标價格補貼按照18600元/噸标準執行,執行期暫定為2017~2019年,農民的種棉收益相對穩定。在目标價格補貼機制的引領下,2017年新棉的種植面積和産量平穩增加,良好的保障了我國自産的棉花供應趨穩。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為4844.5萬畝,同比下降4.3%。但與此同時,2017年全國棉花産量為548.6萬噸,比2016年增加14.2萬噸,增長2.7%。其中,新疆總産量比上年提高了7.1%,新疆棉花播種面積占全國的比例也從2016年的53.5%擴大至2017年的60.8%。其次,我國自身棉花産量欠缺、配額政策限制棉花進口,國内的産需缺口較大,而國儲棉在市場淡季平穩進入市場,有效補充了現貨供應。同時,巨量的國儲庫存也消化至合理水平。再次,國内棉花市場供需結構趨穩,而低價國儲棉抑制了棉花價格的上漲,有效地縮小了内外棉價差水平,進而帶動紡織企業大量使用低價國儲棉,既降低了生産成本,也增強了産品的出口競争力,涉棉企業的運營風險有所下降,行業健康程度回升。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8月18日,棉紗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這是繼棉花期貨後,棉紡織産業鍊條上的第二個期貨品種。市場分析認為,該期貨進一步幫助棉紡織企業穩健經營,提高了整個棉紡織産業的抗風險能力。而棉花加工資格認定的取消,也有利于棉花加工市場形成有序的競争環境。
市場展現穩定性
對于2018年棉花市場的情況,黃小易認為,“穩定”或繼續成為2018年棉花市場的關鍵詞。黃小易指出,有觀點認為,今年上半年棉花市場供應壓力較大,因為國儲棉将于3月12日開始輪出,而彼時新棉庫存規模處于較高水平。國儲棉輪出進入市場後,受新棉庫存和國儲棉雙重供應帶來的壓力,棉價存在下行風險。因此多數業内人士認為,今年新棉銷售窗口期集中在春節之前。不過黃小易認為,就目前市場出現的一些信号來看,國儲棉輪出後的新棉市場不宜過度悲觀,内外棉價差收窄、新年度輪入預期上升等因素将會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随着國際棉價的大幅上漲,國内外棉價差有望降至1000元/噸以下,進而帶動下遊紡織企業訂單量增加,屆時可能再次出現2017年上半年需求集中增加的局面。黃小易強調,後期是否開啟國儲棉輪入、剩餘儲備棉的品質如何,以及進口棉配額政策将有何調整等,都是指導未來棉價走勢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議上下遊企業積極關注市場動向,制定合理的銷售、采購計劃,以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全球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