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以“新時代新平衡新發展——建成世界紡織強國的戰略與路徑”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和國家紡織産品開發中心聯合承辦。會議從行業大勢、科技進步、材料資源、時尚創意、品牌建設、社會責任、消費需求、産品競争力與可持續創新等多個維度,分享年度創新成果、探讨“十三五”時期建成世界紡織強國的戰略與路徑。
尋找三大新平衡
近年來,紡織行業表現出的最大特點是穩定,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各項指标在國民經濟中一直保持了非常穩定的比例,行業資産負債率一直保持平緩下降的态勢。孫瑞哲列舉的數字充分說明我國是紡織大國,但另一方面,紡織行業總體上呈現大而不強的特點。
孫瑞哲認為,紡織行業面臨着供需之間結構不平衡、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産業之間收益不平衡、創新應用不充分、産業融合不充分、環境建設不充分等矛盾,為進一步做強産業,需要尋找産業發展新的平衡,即質與速的平衡、虛與實的平衡、義與利的平衡。
當前産品疊代在加快,缺少耐心與短暫關注正形成一種消費趨勢。這種需求傳導到産業鍊前端,要求産品開發與供應必須更快速、更敏捷。然而過度關注速度競争可能會降低創新質量。陷入速度競争,會引導資源流向短期投資,忽視長期性、根本性領域的投資,習慣引進,怠于創新,破壞長期發展土壤,因此要平衡好質與速的平衡。
虛與實的平衡主要是由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引起的。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設計、研發、生産、營銷等紡織價值鍊的各個環節,行業的運營模式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也加快了産融結合與制造業服務化的進程。
虛實平衡要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以提升競争力為核心,根據紡織産業特點,開展産融結合、兩化融合和制造業服務化等模式創新,避免産業空心化,做好風險管理。
義與利的平衡是指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行業生态、短期收益與長遠價值的關系,實現經濟利益、環境利益、社會利益的有機統一。既要追求經濟增長,也要夯實産業發展的土壤;既要優化産品供應,又要履行好社會責任。
在孫瑞哲看來,要以工程化的方法,通過标準化、模塊化、規模化,實現質量與速度的平衡;要以提升競争力為核心,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做好虛實平衡;要通過資源循環、節能降耗、産品溢價、資本運營等途徑,讓責任履行成為價值的重要來源,在行業層面推進責任共識的形成,完善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産權保護,進而實現義與利的平衡。
推進智能制造和協同創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指出,在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提高創意設計水平是國家制造業發展、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的重要戰略和内容之一,推進智能制造和協同創新是加快紡織服裝創新的重要途徑。
目前,工信部正在主抓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的工作,先從省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進行遴選,具備一定條件後可上升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已經發布的《國家智能制造标準體系建設指南》目的就是要促進智能制造生産的模式可推廣、可複制。《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和《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将引導行業攻克關鍵設施設備,夯實智能制造基礎,同時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動智能制造設備集成應用。
同時,工信部将進一步發揮産業聯盟的作用,調動産業鍊各個環節的積極性,推動協同創新的發展,尤其是跨界融合發展,通過産業聯盟的發展模式攻堅克難,共同解決行業共性問題。
提高創意設計水平被列為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專項行動12項任務的第一項任務,要求支持企業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在産品開發外觀設計等方面加強創新,同時加大對消費品創意設計優秀人員的表彰和獎勵力度。為此,消費品工業司已經開展了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示範區(平台)遴選活動,連續兩年有20個服務平台為行業進行了示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也加大力度倡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産品創新與創意設計,開展了“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産品評選”,并在本次年會期間舉行了“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産品”、“2017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可持續紡織産品開發-卓越能效獎”及“2017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産品開發貢獻獎、産品開發推動獎”頒獎典禮。
由工信部委托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開展的“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産品評選”,目的在于貫徹落實工信部的“三品專項行動”,旨在推動企業加快實施“三品戰略”,注重責任發展與文化傳承,倡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産品創新與創意設計。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定位提花精紡羊毛西服等十大品類共64件産品榮獲“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産品”稱号。此外,為推進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産品開發工作,樹立行業産品開發的先進典型企業,推行先進的能效管理措施,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全行業開展了“2017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産品開發貢獻獎/推動獎及可持續紡織産品開發-卓越能效獎”評選活動。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等55家企業榮獲産品開發貢獻獎,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榮獲卓越能效獎,天竹聯盟榮獲産品開發推動獎。
據高延敏介紹,2018年在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方面,增品種的重要途徑是開展廣泛的“互聯網+個性化定制”,提品質的重點在于加強全流程的質量管控,研究制定國内甚至國際上處于領先的标準,創品牌的重點在于以誠信和社會責任樹立起良好的企業信譽度,并向國際品牌發展。
科技文化融合帶動産業做強
目前,我國紡織工業在創新型的研發投入強度、科技貢獻率、科技産品外貿依存度等指标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科技強國建設上壓力比較大。雖然如此,過去五年來,我國紡織工業在纖維材料、紡織、染整、産業用紡織品、紡織裝備、信息化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實現了全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産品開發能力整體提升。截止2016年,科技強國綱要目标完成情況基本符合預期。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表示,新時期我國紡織科技創新将從“高端化、高技術化、多元化、生态化、開拓未知領域”的戰略目标出發,圍繞纖維新材料、高技術紡織品、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加強基礎研究,強化融通創新,改進評價機制,瞄準全球紡織科技前沿,集智彙力、攜手合作,加快建設世界紡織科技強國。
作為時尚産業,紡織服裝業的創新離不開科技與文化的融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大鵬認為,紡織服裝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紡織産業科技、綠色、時尚這三個新定位中重要的内涵,目前卻是紡織品牌的短闆和弱項。我們的紡織強國建設要讓文化賦予更多的力量,而文化自信将一定是我們成為紡織強國的一個必然标志。
紡織服裝業科技與文化融合的成果體現在生活中,并對品牌做強的營銷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流行趨勢部高級研究員曹潇文認為,當今是一個沒有耐心、消費波動大、追求享樂的消費時代,消費者更加關注時尚和享樂,要求體驗前所未有、不斷更新的愉悅感。面對一輪又一輪的消費升級和沒有耐心的消費波動,如何緊緊抓住消費者成為品牌做強的關鍵課題,生活方式品牌便被提上日程。
以往的非生活方式品牌隻能為消費者提供單個功能的商品,而生活方式品牌則是針對某個生活場景提供的完整的解決方案,企圖用一個品牌來包攬消費者生活的全部,重新定義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包含了統一的生活态度以及由此産生的連帶銷售,當消費者購買一個品牌産品的時候,也就表明了他對這種生活方式的認同,從而他還希望他周邊的所有産品都換成這種風格的。曹潇文認為,在生活方式時代,洞察力以及融合了科技和文化的設計,将成為品牌企業做強的新的競争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