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和強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紡織的發展更加依賴科技的提升,創新驅動和人才驅動“雙驅動”成為紡織行業發展重要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發展教育等方面指明了方向,也激勵了新時代的紡織類院校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科學育人的夢想。
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對此,★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副院長劉雍表示,天津工業大學正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支撐創新驅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為導向,組建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高效服務平台,在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産業關鍵共性技術、可穿戴電子智能紡織服裝颠覆性技術領域開展攻關,推進“軍民融合”,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着力培養具有工程倫理道德、系統工程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強大實踐能力和國際競争能力特質的科技領軍人才。
“為黨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首要任務。”★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馬勝傑說道。為此,北京服裝學院正在積極推進建設“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服裝時尚大學的發展目标。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科研體制機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學校與社會耦合機制改革為重點,持續提高學科專業建設和學校治理水平。
★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黃新波認為,如今,全球紡織産業格局調整促使紡織行業必須實現科技、綠色、智能、品質、特色和管理6大轉型,這對紡織行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加強調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叢洪蓮則表示,要立足紡織學科優勢與特色,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适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要大力推進創新教育,通過設立以“紡織卓越工程師”、“紡織卓越設計師”等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培養計劃,滿足學生卓越發展需要,培養行業需要、基礎紮實、專業全面的紡織技術人才。
聚焦内涵式發展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
對這一新要求,★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黨委書記姜亞明表示,首先,要明确紡織類高校内涵式發展的思想要求,把黨的教育目标即“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其次,要确立紡織類高校内涵式發展的基本路徑。一是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天津工業大學實施的“人文和學術環境提升計劃”恰好契合這一理念。二是全面實施成才教育工程戰略:德育、思政教育、三觀教育及素養教育等4個模塊,體現“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三是落實“新工科”建設理念,在教材建設、實習實踐、課題研究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強化知識融合、學科交叉和創新創業。四是探索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治理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
★武漢紡織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陶學文表示,新時期,要繼續深入推進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以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為重點,抓好“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項目,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緊密圍繞湖北省産業發展,紮實推進“湖北省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和“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育計劃”試點項目,增強人才培養的競争力;鼓勵各專業探索多元化的培養模式,支持開設各類校級“人才培養試點班”,使人才培養更适應社會需求。
“要實現學校的内涵式發展,教學方式必須從灌輸式向參與式轉變,更多通過任務目标式的實踐教學來完成。”黃新波談到,自2010年以來,西安工程大學便以“創建學科群對接紡織産業集群協同平台,提高人才創新能力”等課題為依托,持續開展了針對行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等問題的研究,構建了“一三五”實踐教學新模式。包括:“一強化”,以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标。“三層次”,構建了三層次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平台。以校内實驗中心和創新平台為基礎層,以校企協作建立的17個研究院和65個實踐基地為外延層,以面向紡織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5+X”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為服務層,全面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五融合”,即學科産業融合、藝工融合、學科專業融合、産教融合、科教融合。
提升紡織教育教學質量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報告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陶學文談到,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深入推進“一學院一品牌,一專業一特色,一學生一方案”的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提高紡織教育教學質量。
★武漢紡織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汪仕輝表示,以新思想引領高等教育新發展,着力實現高校教育服務社會模式從被動、間接、單一向主動、直接、多樣的轉變,進一步增強高校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
為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武漢紡織大學近年來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專業綜合改革。按照“專業嵌入産業鍊,産業哺育專業群”的路徑,提高專業建設水平。二是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實施優質課程資源建設計劃,加強各級各類精品課程、開放探究型課程、微課程建設,豐富課程資源。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各專業和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不斷提高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