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網站近日報道,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城比耶拉地處意大利北部的毛織品産業的心髒地帶。這裡的工廠主說,由于與中國的價差日益縮小,以及客戶需要在更近的地方進行更靈活的生産,這些工廠正重新赢得較高端客戶的青睐。
中國無疑仍然是世界紡織品行業的領軍者:中國國家統計局、工信部以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紡織業目前有從業者460餘萬人,對GDP的貢獻率達10%,2015年包括服裝在内的紡織品出口額合計2840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币6.87元——本網注)。
報道稱,但該國勞動者薪酬的年綜合增長率超過12%,高于經濟增速,單純從價格來看的競争力已經不足。
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品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棉花和羊毛等輸入資源的成本上升、基本制造業設備的進口稅高企,以及環境方面的規定造成的成本增加。
去年9月,政府發布了紡織品行業的五年計劃。該計劃承認,成本上升正在削弱該行業在國際上的優勢,此外該行業還面臨技術更先進的發達國家(比如意大利)以及工人薪資更低的發展中國家構成的“雙重打擊”。
來料加工吸引力下降
根據國際紡織品工廠主聯合會(ITMF)發布的數據,在2008年至2016年間,意大利紡線和中國紡線之間的人工成本差距縮小了約30%,從每公斤0.82美元下降至每公斤0.57美元。
根據ITMF的統計,一名中國紡織工去年的時薪是3.52美元,比2014年高了25%,盡管這隻相當于意大利紡織工時薪(超過27.25美元)的一小部分,但意大利紡織工的時薪在同一時間段僅增加了9%。
香港紡織商會會長、華峰集團CEO蕭盧慕貞說:“當中國的工資不再那麼低以後,把材料千裡迢迢運到中國、再把制成品運回歐洲的做法遠遠不像過去那麼有吸引力了。”
“他們甯可把生産線搬回歐洲。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短距離同樣成為一種優勢,因為當前的西方服裝品牌面臨提供更多款式的壓力,而且顧客對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服裝品牌的供貨商必須位于更近的地方,生産速度也必須提高。
意大利睿達紡織公司CEO埃爾科萊·博托·波拉說:“在中國……他們的供應鍊(和我們)并不接近,而且很分散,這使(意大利)獲得競争優勢。”
根據意大利紡織和服裝聯合會的統計,在去年的前10個月,中國對意大利的紡織品出口額下降了8.7%,至3.47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币7.30元——本網注)。同期,意大利對中國的出口額則增加了2.8%,至1.65億歐元,盡管意大利去年的紡織品出口總額下降了2%,至43億歐元。
産品可追溯性受重視
對買家而言,産品的質量和透明度同樣很關鍵。
意大利托萊尼奧1900紡織公司董事長喬瓦尼·傑爾馬内蒂說:“過去,由于(各品牌)支付的金額比現在少得多,它們對質量熟視無睹。”包括該公司在内的若幹生産者對路透社記者說,客戶現在重新開始希望物有所值。
米蘭綜合技術研究所的亞曆山德羅·布倫說,各品牌同樣關注産品的可追溯性,它們希望避開潛在的名譽風險。
生産者說,盡管供應商不願意說出它們供貨的具體品牌、以便保護商業機密,但若幹國際服飾公司正開始使用意大利毛織物,這樣就能在産品标牌上标注具體供貨廠家、以便與競争對手相區别了。
意大利快時尚品牌貝納通說,它在一條新啟動的專門生産限量版無縫羊毛衫的“意大利制造”生産線中,使用了托萊尼奧1900紡織公司的紡線。
買家變更進貨渠道
在距離比耶拉9000公裡開外的人潮湧動的廣交會上,一些買家說他們正把進貨渠道從中國轉移走。去年底參加廣交會、以便為自己位于烏克蘭的大码服裝公司采購原料的奧列西娅·普雷伊馬克說:“我們現在從中國進貨的數量已經比兩年前少了60%。”她說她的公司目前越來越多地從土耳其采購布料,因為考慮到質量、價格以及與歐洲臨近等因素。
許多受訪的制造商和買家都表示,目前還為時尚早,沒有顯示這一外流趨勢的數據。
中國方面的數據顯示,在去年前10個月,中國對歐盟的紡織品出口額增加了1.4%,但是去年10月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