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經濟需求的減弱,棉紡織行業産能也有一些調整。近幾年紡織企業實際開台率不足,紗産量有所下降,2014年産量在1800多萬噸,梭織布在600億米,同比減少5%。随着需求的發展和臨時收儲政策,加速了非棉纖維的使用,去年已經達到了65%左右。業内人士認為以下幾個現象需要關注。
一是市場對棉紡織原料的影響。自2011年起,受收儲政策、市場需求及成本影響,棉花消費減少。今年4月份起,粘膠短纖價格上揚,棉價維持弱勢下行,國内棉價與粘膠價格縮小至1000塊錢。從化纖消費情況看,如果棉花和化纖的消費價差縮小的話,對棉花使用數量的增加是有利的。
二是原料采購情況。根據棉紡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春節以後棉花采購連續兩個月增加,5月份略減。大企業的棉花庫存比較多,而小企業因為訂單、資金以及需求等情況,棉花庫存比較少。非棉纖維,尤其是化學短纖的消費是增長的,增長了3.43%。
三是從生産方面看紡織行業用電情況比較好,2015年1-4月份跟去年相比用電量增加4.5%,紗産量同比增加了4.1%,布産量累計同比減少0.6%。紗和布的銷售量同比增加的,庫存量較上一年減少,整體而言,棉紡織行業跟去年同期相比還是有所好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棉紡織行業的虧損面是15%,織造業的虧損面是11%,但整體利潤同比有所上升。受進口紗的影響和市場影響,32支以下的紗線生産減少,高支紗銷售好于低支紗。色紡紗、緊密紡紗、混紡紗等差别化産品表現好于普通常規産品,混紡類産品市場占有率在逐步擴大。
四是進口紗的問題。我國紗線進口在2013年和2014年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年進口量200萬噸左右。在進口紗中,中低支紗相比國内有較大的價格優勢,且價格比較平穩。這對中國棉紡織企業的生産還是有一定威脅,我們預計紗線進口的熱度仍會增加。
紡企需求各異
業内人士還認為,不同水平企業的呼聲各不相同。紡織企業由于産品差異對棉花長度、含雜、馬克隆值、長度、斷裂強度、短絨率等指标有不同要求。大家更要關注是好企業的呼聲,這些好企業的聲音代表了整個需求的發展趨勢。其次企業更希望使用無“三絲”、異纖少的棉花。随着我國中低支紗占比的下降,好企業更希望用無 “三絲”的好棉花來生産高支紗。再次手采棉并非一定各方面都比機采棉好。但從常規角度來看,手采棉3級和機采棉3級,其主要指标不完全一緻,對紡紗有影響。另外企業對機采棉的短絨含量反映比較強烈,覺得短絨太高,質量越高的品種對短絨的要求越高。
(中國報告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