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人民币沒有持續貶值基礎
來源於網絡 發佈時間: 2016-02-15
先表明觀點:為什麼這麼說,周小川是這麼分析的。
一、先看總體經濟形勢:仍在合理區間
2015年中國經濟保持6.9%的中高速增長,在世界範圍内仍屬于較高水平。中國經濟增速的變化,有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也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整結構的結果,有利于中國經濟實現更加可持續、更高質量的增長,也有利于全球經濟再平衡。
二、為何看好中國經濟:投資、貿易、制造業、服務業動力仍在
現在中國國民儲蓄率仍然很高,會帶來高投資,這個關系繼續存在。貿易的比較優勢雖然有所轉移,但通過轉型升級走向中高端,中國的制造業仍然有巨大的優勢。制造業的短期調整,部分是因為環保要求,要減少“兩高一資”式的擴張。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從43%增長到2015年超過50%,空間仍然巨大。
三、再看彙率,關注兩指标:經常項目、實際有效彙率
2015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仍很高,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981億美元,創曆史新高。美日歐的通脹目标是2%。中國2015年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1.4%,對中國而言是比較低的通貨膨脹。低通脹有利于币值穩定。此外,資本項目方面,涉及直接投資的資本項目基本比較穩定,外商直接投資有些波動但基本穩定。
四、再談國際因素:國際投機力量不足懼
國際投機力量近來聚焦唱空中國,其實,這些投機力量總要找些熱點去下注,恰好找到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市場出現波動。問題是,以前這種投機力量較弱,經過全球金融危機各大經濟體大幅量化寬松後,閑錢實在是多得驚人。中國經濟到底行不行?我們是有信心也有耐心的,等着數據不斷出來說話。當然也要明白,這對于下了注的人是沒有用的,他們急于制造輿論,企圖倒逼博弈盡快見分曉。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上不确定性因素多,和正常時期不同,确實有些投機力量在瞄準中國。正常情況下,國際投機者不會把中國當作攻擊目标。中國經濟體量大,資源多,跟中國拼,不容易掙到錢。事實上,中國過去許多年主要是資金流入,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熱錢”,會擇機撤出,沒什麼奇怪。
五、央行如何看待和應對投機力量?
市場上有投機力量并不奇怪,有時也很難區分投機與風險管理操作。中國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外彙儲備,我們不會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當然,不讓投機力量主導市場情緒,并不意味着它一來就正面阻擊,要考慮有效使用彈藥、成本最小化的問題。進一步改革彙率形成機制,本身就有助于更靈活地應對市場投機力量。如果說過去的固定彙率是挺住不動的“鋼制盾牌”,靈活彙率就變成了“海綿盾牌”,對于過度的投機力量,可以做到攻防有度。
六、資本管制會不會加?強?
最近有人說中國要實施這樣那樣的外彙管制措施,其中有一些明顯是謠言,用來在普通居民和一般貿易商中間制造恐慌情緒,以配合造謠者所下注的投機盤。甚至有些謠言針對的是經常項目,而非資本項目。比如有謠言稱外彙局要對外資企業利潤彙出加以限制,須知這是經常項目,一直是允許的,外彙局從來沒有什麼額度管制。資本項目上,企業的海外并購、設子公司和代表處也都可以走正常程序換彙。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不同,多數情況都是打信心牌。
任何不當管制都會給實體經貿帶來不便和困擾,反倒會影響信心和國際收支平衡。更何況,由于開放程度很高,繞道而行是屢見不鮮、司空見慣的。我們會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執法、管理和維護貿易投資便利化及開放度之間精心把握合理、可行的平衡。
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彙率改革堅定不移。
觀點:更加依靠市場力量決定價格,實現更有靈活性的彙率。
方向: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彙率機制。
其中供求關系方面,周小川強調,即便市場中存在短期投機力量,也還是要尊重市場,央行心目中并沒有一個模型測算的最優彙率水平。
為何是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彙率機制?周小川表示,我們始終認為,不能百分百地使用有效市場假設,市場有時會呈現缺陷,被投機力量或短期情緒及羊群效應所支配。我們希望并努力實現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是相互作用的。盡管均衡水平難以準确測算,但隻有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才會有基本穩定。
一籃子貨币怎麼改?目前人民币的彙率形成機制已經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動。在可預見的未來,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籃子彙率的基本穩定,是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的主基調。我們在彙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中,會明顯強化一籃子貨币的參考作用,但不是盯住一籃子,因為影響彙率的因素還是比較多的。未來還會引入宏觀經濟數據對彙率發生作用的機制。央行将加強與市場溝通,提高人民币指數數據的作用,以便市場判斷參考一籃子貨币機制的有效性。
最後一個重要提醒是:
我們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學到,美國房地産市場、次貸、影子銀行交叉感染,沖擊太大。國内股市、債市、彙市、貨币市場等市場闆塊間也有相互溢出沖擊,本質上都是價格扭曲、健康性、泡沫和韌性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國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土壤。為此,改革要有窗口選擇,講求時機、配合和操作技藝。有些改革是不怕慢就怕站,不能“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然,另一個極端也要防止,國際經驗表明,對“轉軌陷阱”和“改革疲勞症”要倍加小心。(來源:中國服裝協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