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帶貨”入場 買家不經意“入坑”
目前,短視頻和直播平台憑借流量入口的優勢,已成為服裝、化妝品、日用品、食品等行業廣告投放的重地,而活躍在這些平台上的一些“網紅”則成為“行走的廣告牌”,展現出強大的“帶貨”能力。在抖音上,不少知名“網紅”,發布街拍的穿搭視頻後,同款服裝的購物鍊接動辄收獲數萬甚至十幾萬的浏覽量,“帶貨”能力驚人。
業内人士表示,相比過去請名人代言,如今在短視頻和直播平台上,請“網紅”“帶貨”更接地氣,受衆面也更廣。
《2019年淘寶直播生态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80%,2018年淘寶直播平台“帶貨”超千億元,同比增速近400%。記者調查發現,除淘寶外,當前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帶貨”同樣如火如荼。受訪的業内人士分析指出,當前不乏“網紅”與商家合作進行良性“帶貨”,但部分“網紅”“帶貨”背後存在不少“坑”,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今年5月,上海的董女士在微信公衆号上發文投訴,她在抖音平台上看到一位大媽推銷蝦幹的視頻,便下單購買,但最終收到的蝦幹與視頻中“紅彤彤的烤蝦”大相徑庭。董女士仔細查看發現,原來自己購買的是“三無”産品,之後在平台申請退款時,她發現訂單信息已不複存在。抖音方面回應稱,已下架涉嫌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廣告,并暫停烤蝦類商品廣告上線。
記者日前在抖音平台上看到有人通過短視頻推薦一款收納鞋架,視頻中,伴随着動聽的背景音樂,地上淩亂不堪的十幾雙鞋,快速整齊地擺到自稱“時下超火”的“爆款收納鞋架”上。記者以159元的價格購買了21個同款收納鞋架,收貨後拆開包裝盒時,一股嗆鼻子的塑料味撲面而來。再仔細一看,鞋架做工粗糙,将鞋子放置其中,不小心卡扣就會錯位,稍重一點的鞋子放上去就會散架,與視頻中宣傳的收納效果相去甚遠。
“網紅”“帶貨”的三大“神坑”
針對網友舉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網紅”“帶貨”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神坑”:
——虛假宣傳泛濫,産品質量不過關
記者在多個短視頻、直播平台上看到,一些天花亂墜的誇張宣傳,主要集中在化妝品、日用品、食品等領域,有的購買“現場”熱火朝天,評論卻“哭聲一片”。很多人聽信虛假宣傳,都曾購買過“網紅”力薦的“爆款”,但是産品到手後才發現,不少産品是“三無”或高仿産品,甚至在使用後引起身體不适。此外,記者了解到,通過宣傳推銷,讓人産生購買欲望的過程被稱為“種草”。代寫代發“種草”内容的團隊,會根據商家需求,編造帶有親身體驗感的宣傳軟文或視頻,誤導消費者。
——直播數據造假成災,暗藏灰色産業鍊
記者在QQ群中搜索“刷數據”“直播”等關鍵詞,出現大量針對各大網絡平台刷數據的群組。記者随機加入一個群,發現刷粉絲量、評論量、轉發量、點贊量、浏覽量、觀看人數、直播間互動人數等數據的廣告鋪天蓋地。
在這個QQ群裡,多位發布類似廣告的群成員都宣稱,除可提升“轉贊評”等各項數據外,還可“代開淘寶直播間、推抖音熱門、改銷量、處理中差評、升等級”,收費從幾元至上萬元不等,同時還能夠幫助在直播間顯示“某某進入直播間”“某某關注了主播”“某某正去購買”等全流程造假。記者聯系上其中一位廣告發布者,對方表示,“現在團隊每天能接上百單。”
——付款方式随意,退換貨維權難
記者調查發現,購買一些“網紅”推薦的産品時,有人要求消費者直接通過個人微信和支付寶支付,讓退換貨與維權非常艱難。
北京市民小陳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在淘寶直播平台上看到一款減肥藥品,主播表示添加助理微信可享受優惠。然而,小陳加上微信後對方卻表示,要享受優惠必須通過微信或支付寶直接轉賬下單,不再經過電商平台。“一想到我可能付錢後收不到産品或者需要退貨時被對方删除微信,就放棄了購買。”小陳說。
在有的短視頻和直播平台上,不少主播在其主頁簡介中直接标注微信号,并在号码前添加“V”等字樣,将顧客引流到微信下單購買産品。
專家表示,通過微信等方式私下交易,一旦産生糾紛,後期退換貨無法保障,投訴維權将面臨困難。此外,專家還表示,部分商家通過短視頻等方式賣出一批劣質産品後便會将産品下架,以防消費者“找上門”,同樣給維權造成困難。
多方編織“網紅”“帶貨”陷阱 專家建議加強監管
一位熟悉直播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一些“網紅”不具備足夠的産品鑒别能力,無法把關産品質量;有些“網紅”接不到大品牌代言,即使在明知産品有問題的情況下,仍會繼續誇大産品效果進行炒作,或通過造假美化數據,吸引商家合作。此外,一些商家逐利心切,看到通過找“網紅”“帶貨”變現較為容易,認為流量高于質量,便與一些“網紅”“通力協作”。
同時,許多“網紅”并非“單打獨鬥”,背後還有簽約機構推動。一位自稱能代辦簽約機構的人士告訴記者,這些機構相當于“網紅”的經紀公司,負責包裝“網紅”、對接平台和廣告商等工作。與代開直播間相同,市場上存在很多代辦公司,收取2萬至3萬元不等便可協助原本沒有經營資質的機構,成功注冊并入駐各大短視頻和直播平台。
北京一位曾在某短視頻平台從事内容審核工作的業内人士表示,目前多數平台采用“AI+人工”的方式進行内容審核,也有平台将内容審核工作交由第三方機構開展。但是,很多平台審核機制隻能判斷視頻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規範,難以判定視頻裡的商品是否為假冒僞劣,“如果每條‘帶貨’視頻都增加商品質量審核流程的話,目前很難實現。”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認為,各大短視頻和直播平台應進一步完善内容審核機制,規範自身平台支付和訂單跟蹤系統,約束平台商家建立完備的售後機制;相關監管、執法部門應建立網上巡查機制,建議建立網上“帶貨”信用體系,在全網開展數據打假行動,提高欺詐成本。(參與采寫:趙旭)
提示:本文來源于全球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