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輕工業領域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92萬億元,同比增長6.67%;實現利潤9145.64億元,同比增長6.85%。這就說明,我國輕工業領域不僅如期完成了任務,還迎來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機遇期。
“蜂擁而上”成就“制造大國”
輕工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産業。輕工業領域包括了食品、造紙、家電等涉及國民經濟分類中的21大類、69中類、213小類,涵蓋了衣、食、住、行、用、娛樂等消費領域的産業組合群,是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民生産業,也是承啟一、三産業的重要消費品工業,具有“滿足内需型、出口外銷型、就業支柱型、服務三農型”的四大顯著特征。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我國輕工業發展十分緩慢。隻能憑借原有輕工業基礎,依靠前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援助,不斷吸收先進技術,逐步推動輕工業的漸進發展。50年代,輕工業部門主要以造紙、制糖、制鹽等為重點,先後建立起一批大中型機械化生産企業。尤其是随着石油化工的發展,我國已能生産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系列制品。其中,塑料編織袋、農用薄膜和塑料鞋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輕工業發展迎來了全面爆發期,可以用“一擁而上”來形容。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隻要能引進到先進技術,政府都會支持“上馬”。蓬勃發展的态勢,推動輕工業産品日漸多樣化,在改善人民生活、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增加國家收入、解決勞動就業、促進社會主義建設諸多方面,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進入21世紀,我國輕工業保持了快速增長。據統計,2000-2008年按規模以上企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2倍,年均增長22.9%。2008年輕工業增加值26235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20.3%,占GDP的8.7%。2008年出口總額309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1.7%,比2000年增長3.4倍,年均增長20.2%。出口競争力大幅提高,我國成為全球輕工産品的重要制造基地。
與此同時,我國輕工新産品産值從2005年的3337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近6600億元,年均增長34.2%。家電、塑料、皮革等行業引進國外技術、關鍵設備進行消化吸收,形成了較強的集成創新的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輕工生産體系。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産業集群已達到150多個,年産值約1.2萬億元,占輕工業總産值的16%左右,成為帶動輕工業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輕工業成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特别是,我國輕工業已發展成為吸納就業能力最強的民生産業。2008年,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達到2042萬人,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業人數的25%。加上規模以下企業,全行業吸納就業人數3500多萬人。衆多中小企業為農民工和城市基層勞動人員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輕工業領域70%的行業、50%的産值涉及農副産品的深加工,讓我國2億多農民直接受益,對實現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産業化、加快城鎮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危機”推動“振興規劃”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造成巨大影響。2008年9月以來,我國輕工業出口大幅下滑、停産倒閉增加、産品積壓嚴重、就業崗位減少、虧損面擴大。我國輕工業發展,走進了一個最艱難的時刻。
2009年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同期發布了《輕工業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投資方向(2009-2011年)》。國務院會議指出,在當時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沖擊日益加深的形勢下,《規劃》的貫徹落實必将有助于輕工業堅定信心,加快結構調整,強化自主創新,努力開拓市場,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
2010年4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和技術标準的門檻作用,加快推進各行業落後産能的淘汰。《通知》還明确了輕工業2011年底前淘汰落後産能的任務:2011年底前,淘汰年産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産裝置、年産1.7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産線,淘汰以廢紙為原料、年産1萬噸以下的造紙生産線;淘汰落後酒精生産工藝及年産3萬噸以下的酒精生産企業(廢糖蜜制酒精除外);淘汰年産3萬噸以下味精生産裝置;淘汰環保不達标的檸檬酸生産裝置;淘汰年加工3萬标張以下的制革生産線。
造紙工業是輕工業領域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造紙業産生的廢水如果處理不達标就排入江河中,廢水中的有機物質會使魚類、貝類等水生生物缺氧緻死;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氣和煙塵及機械的噪聲也影響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健康。當前,造紙業産能擴張速度有所放緩,環保趨嚴加速落後産能出清,龍頭企業有望憑借成本、規模等優勢帶動行業快速發展。
塑料工業也是輕工業領域污染嚴重的行業之一。随着我國淘汰落後産能的力度持續加強,有些塑料企業主動淘汰了落後産能,提升了生産設備和工藝流程,達到了我國環保要求。有些企業去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投資建廠。由于這些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落後,政府對企業各種标準要求相對寬松,而越南又實行低稅率,種種優惠政策讓這些塑料企業得以重生。
來自工信部的信息顯示,我國一些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的任務基本完成。數據顯示,2011年-2014年,工業領域淘汰落後産能涉及鋼鐵、建材、輕工、食品等19個行業和8000多家企業,累計淘汰煉鐵落後産能7700萬噸、煉鋼7700萬噸、水泥6億噸、電解鋁160萬噸、造紙2900萬噸,不僅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的“十二五”任務,還完成了追加任務。
“智慧輕工”助推“産業升級”
對我國輕工業而言,2016年是個轉折年。這一年,我國輕工業領域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三品”專項行動計劃、《消費品标準和質量提升規劃》等國家戰略,以消費升級為導向,以創新發展為驅動,積極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特别是,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及“互聯網+”等國家戰略與産業政策帶動下,以提供生活消費品為主要目标的輕工業體系,開始步入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2017年6月20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2016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榮譽榜單,海爾集團、娃哈哈集團、汾酒集團等百家輕工企業入圍。
公開信息顯示,在此次入圍的百強企業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智能化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位居榜首的海爾集團,近年來探索出一條以互聯工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模式。這一模式的轉型,為海爾集團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運營成本降低20%,産品開發周期縮短20%,産品上市周期縮短15%,産品生産效率提高了20%,産品不良率下降了10%,年産值增加10%。
這就說明,随着我國輕工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抓消費升級的重大機遇,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兩化融合”、建設“智慧輕工”等舉措,促使“增品種、提品質、樹品牌”成效顯著,特别是龍頭骨幹企業強勢發展,帶動産業向高層級快速躍升。
與此同時,我國輕工業産品被廣泛應用于各大行業當中。而随着各行業領域的發展,輕工制造行業的市場規模也迅速擴大。如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在制造領域的深入應用,在推動輕工制造行業生産效率提升的過程中,促進了行業整體效益的增長。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2018年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月,我國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15256個,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4.3萬億元,占全國規上工業的20.8%,同比增長8.3%。我國輕工行業出口結束了連續17個月負增長的局面,較快增長。輕工行業累計出口額59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7%,高于全國出口總額增速0.8個百分點。全行業出口總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6.5%,實現貿易順差是全國貿易順差的1.03倍。
據了解,我國輕工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香港地區、日本、英國、德國、韓國、荷蘭、俄羅斯聯邦、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皮革、毛皮制品及其鞋類制品業、家用電器業、塑料制品業、文教體育用品業、家具制造業等5個行業,各自出口額均超過500億美元。
提示:本文來源于全球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