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消費時代的來臨需要聚合力。
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說:“每一個新的時尚就是一份對繼承的拒絕書。”
在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時尚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社會問題。
來自聯合國2018年可持續發展高級别政治論壇上的數據顯示,時尚行業每年所排放的廢水占到全球總量的20%,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占總量的10%,超過了所有國際航班和遠洋海運排放量的總和。并且,全球每年在洗滌聚酯、尼龍和腈綸等合成材質衣物的過程中,共有50萬噸微細塑料纖維被排入河流和海洋。而種植作為服裝生産主要原料之一的棉花,則需要消耗全球24%的殺蟲劑和11%的農藥。最為嚴重的莫過于:在全球每年售出的800億件服裝中,有相當一部分最終被填埋于垃圾場。
聰明的品牌不再回避這一事實,開始對供給側的現狀進行徹底調整。就消費端而言,消費者已經開始了解時尚消費的影響,時尚領域的環保自覺運動正越來越被為人們所接受。
可持續消費不斷發展
什麼是可持續消費?它最早的定義出現在199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中對這一概念描述為:“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産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産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産生的廢物和污染最少,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求。”
截至2018年12月,聯合國發布了近20個可持續發展目标,其中的第12項目标“确保可持續的消費與生産模式”中明确定義:“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減少産品及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消耗、環境退化和污染,來增加經濟活動的淨福利收益。”由此可見,可持續消費不能單從字面上片面理解為産品(包括服務)最終消費環節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消除污染,而是同時要考慮所有階段,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産加工、運輸儲存等。
也即是說,推動可持續消費需要各個相關方的協同合作。除了企業本身、國家與此相關的基礎設施體系、國家政策實施外,消費者的意願和參與也影響着可持續的成效,甚至對可持續消費發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踐行可持續消費理念,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尤其是在歐洲,可持續時尚消費近乎全民化,在每一個人心中,包括孩子,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理念,甚至成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設計師們也在身體力行的推廣這個概念,不僅在時尚行業,甚至各行各業都在推崇可持續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随着《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正式發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起的“中國紡織生态文明萬裡行”宣傳活動、“中國紡織生态文明建設評價體系”、“綠色纖維”認證、“紡織供應鍊化學品管理創新2020行動”、201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及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在可持續産品上的努力等,都有力宣傳、促進了可持續消費等方面。
綠色大繁榮任重道遠
随着中國将在2019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時裝市場,環保、綠色、可持續至關重要,并可能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内産生影響。中國的可持續消費現狀如何?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2018年8月發布的報告,綜合中國10座城市、近10萬消費者的問卷調查結果,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個人消費對環境将産生直接影響”。調查中,“安全健康”是消費者選擇可持續産品與服務的首要考量,“環保性”與“品質”這兩大因素則緊随其後。
據緻力于減少時尚産業浪費的香港環保非營利機構Redress創始人Christina Dean表示:“對全世界來說,很棒的就是中國的中産階級力量,無疑正通過推動道德時尚促進中國市場的進步。”
她說:“僅僅過了十年,中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年之前,可持續時尚還算是某種‘綠色潮流’,現在已經成為全産業推進的力量。”
1月7日新出爐的《2018伊利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更是顯示:超過九成中國消費者具備了一定的可持續消費意識,七成的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關注程度較高,可持續生活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追捧。
并且呈現了以下七大亮點。
一、消費者在對可持續消費的關注度及理念認知上存在差異。
女性比男性具備更高的可持續消費意識,91.1%的女性消費者相信自己的消費行為會對環境改善有所幫助,男性消費者占比為89.5%;年輕群體對可持續消費的關注要高于年長消費者。20歲及以下這一群體的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的關注度最高,占比為81.8%。調研也發現,有76.5%的60歲以上群體對可持續消費關注程度較高。
二、消費者對于不同産品品類可持續效益的關注程度。
超過九成的消費者曾主動購買過可持續性産品。消費者認為家居建材及裝飾類産品與可持續消費有關的程度最高,占比達81.5%,其後依次為食品類、汽車及配飾類、服裝服飾類、日用品類和電子電器。
三、消費者對不同品類産品可持續發展表現接受溢價的态度。
對于服裝服飾、電子電器、家居建材及裝飾類産品,消費者更傾向于接受較低的溢價程度。
四、消費者對可持續産品标識的認知程度較低。
消費者普遍對可持續産品認證标識的認知程度較低。消費者對國内認證标識的了解情況好于國際标識。
五、消費者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議題的關注度呈上升趨勢。
報告對比2017年的調研結果發現,其中消費者因為“産品以制造商履行CSR(企業社會責任)承諾知名”來選購可持續産品占比僅為27.53%,而2018年的調研數據達到了43.2%。
六、消費者的可持續生活習慣正逐漸形成。
報告還顯示,在選購服裝服飾時,消費者已經開始考慮選擇環保織物的面料、在衣物達到使用年限後改作他用或者轉送朋友。七成的消費者已經可以接受在二手、租賃平台購買衣物。
七、消費者在選購可持續産品時仍面臨一定困難。
報告還指出消費者在選購可持續産品時仍然面臨不同程度的阻礙。可持續産品無法有效識别(81.4%)、價格過高(77%)、不知道從哪裡購買(76.9%)及可持續産品選擇有限(71.8%)是消費者認為影響程度比較大的幾項。
從以上也可看出,可持續消費教育還存在很多空白,各種相關法規、政策還需要出台完善,市場需求遠未滿足。甚至,國内的可持續時尚依然是小衆的。 “在市場購買力比較強勁情況下,消費群體還比較看重明星帶貨同款,關注的是品牌新簽約哪位明星代言等。”再造衣銀行創始人、堅持可持續時尚的設計師張娜認為,甚至,時尚可持續發展這個議題,對于很多時尚行業内人士而言依然是個公益口号,認為可持續時尚應該是政府做的事情。
因此,距離可持續消費的大繁榮還任重道遠,形成這樣一個消費市場,需要強化對大衆可持續消費的充分認知;需要從企業角度全産業鍊思考如何推動可持續消費的發展;需要全球化的溝通與合作……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全球紡織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