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聯合紡織網 聯絡我們:852-2787 7180

孫瑞哲全面闡述“把握戰略機遇期,推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於網絡 發佈時間: 2019-01-22
 1月15-1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8年度工作總結大會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的發言引起廣泛關注。

把握戰略機遇期,推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19年1月16日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首先我代表中紡聯領導班子感謝大家這一年的辛勤工作!

誰終将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将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謹以尼采這句名言獻給在紡織強國路上拼搏的同事們。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不乏糾結與矛盾,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遇到了中美貿易摩擦這樣的國際環境的大變數,在事态的反複與演進中,我們艱難地做着選擇與平衡;2018年不乏起伏與意外,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債券市場、P2P、區塊鍊相繼暴雷,黑天鵝事件下,科技闆塊、娛樂闆塊、醫藥闆塊等紛紛受創;2018年不乏告别與幻滅,在與金庸、霍金等大師的告别中,我們似乎也在告别一個時代,而這一年裡有很多創業明星、行業巨頭跌落神壇。

全球貿易展望指數(WTOI)最新值為98.6,跌至2016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表明全球需求降溫,貿易增速正在放緩。12月制造業 PMI 錄得 49.4%,為 2016 年 8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2018年,我國還首次出現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減少的新情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面臨困難。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寒冬已來,這是很多人的直觀感受。面對壓力,我們應該堅定信心。事實上,紡織工業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澱,已經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2018年,行業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2018年以來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1、内外市場表現良好

2018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内需市場呈現較快增長态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2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此增速自2018年6月以來持續放緩,但仍高于前兩年增長水平。網上零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結合近年數據來看,網絡零售規模持續擴大,實物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從2015年初的8.3%持續上升至2018年11月的18.2%。其中,1—11月全國網上穿着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2個百分點,但其增速自2018年年初以來持續放緩。

紡織行業出口持續回暖。根據中國海關快報數據,2018年1-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767.31億美元,同比增長3.52%。國際市場布局更趨優化,1-11月我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傳統市場出口紡織原料及紡織品總額同比分别增長8.8%、2.9%和3.5%;對越南、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出口增勢良好,出口額同比分别增長26.5%和21.5%。

2、增加值增速低位增長

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繼續保持低位增長。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1.9個百分點,較2018年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化纖及終端行業增長較快。化纖行業2018年以來,增加值增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從2月份的0.5%持續增長至11月的8.0%,增速高于紡織行業增加值增速5.0個百分點;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增加值增速穩定在8.2%左右,1-11月其增速為8.4%;服裝及家紡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行業水平,但持續放緩,1-11月其增加值增速分别為4.5%及3.8%。國産裝備市場競争力穩步提高,支撐紡機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高于全行業增速7.7個百分點。

主要大類産品中,除服裝産量下降外均保持增長。1-11月,規模以上企業布、非織造布及化學纖維産量分别同比增長1.4%、9.7%及7.6%,增速分别較上年同期提高0.2、9.1及4.5個百分點;紗和印染布産量同比分别增長0.6%和2.3%,增速較上年分别放緩3.5和3.4個百分點;服裝産量同比下降3.0%,較上年同比降幅加深2.4個百分點。

3、運行質效持續改善

紡織行業效益增長總體平穩。1-11月,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117.5億元,同比增長4.0%,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0.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498.9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0.5個百分點。各子行業中,化纖行業盈利能力穩定,1-11月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别增長13.4%和12.9%;服裝行業利潤貢獻顯著,利潤增速為10.1%,其對全行業利潤貢獻44.5%。雖然服裝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産量縮減,但通過其提質增效,品牌運行,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支撐全行業效益改善;印染行業轉型升級進展積極,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别增長3.7%和11.9%,在8月扭轉利潤負增長的态勢後繼續回升。

紡織行業運行質量基本平穩。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銷售利潤率為4.9%,較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總資産周轉率為1.3次/年,較上年同期加快0.1%;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8.4元,同比下降0.1%;三費比例為7.0%;資産負債率為55.1%,略高于上年同期0.5個百分點,仍位于合理區間。

4、投資增速持續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1-11月數據推算,紡織全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5.4%,增速低于上年同期0.9個百分點,但延續了自2018年以來投資增速持續回升的良好态勢。主要子行業中,紡織業投資同比增長4.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化纖業投資同比增長34.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7.4個百分點,已連續8個月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長區間;服裝業投資規模仍保持縮減态勢,投資額同比減少1.9%,較上半年收窄3.8個百分點。

二、2018年以來中紡聯圍繞高質量發展開展的工作

2018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面對不穩定不确定的發展環境,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有序地朝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一)明确方向,在科學研判中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加強黨建,凝心聚力發展。2018年,聯合會黨委及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開展了多項有意義的黨日活動和有特色的學習活動,包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十九大精神輪訓班等,提高了黨員思想意識。認真召開好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活動,引導黨員領導幹部查擺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按照國資委黨委要求,開展各項換屆籌備工作。根據國資委巡視組有關要求,上報了持續巡視整改情況報告,并接受深化巡視整改專項督查。紮實細緻的黨建工作,是行業發展沿着正确道路、獲取更大空間的堅實保障。2018年是按照上級部署,中紡聯整體搬遷後進入新辦公地點的第一年,也是精神面貌與工作風氣轉變的重要一年。所有的職能服務部門都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熱情并取得優異成績,辦公室理順規章制度、人事部工作問題導向、财務部工作攻堅克難、外事辦工作内引外聯、物業部工作服務至上。

深化調研,服務政府決策。調研是聯合會各項工作的基礎,是支持政府決策、服務企業的依據。2018年,各成員單位依托各自工作,針對行業發展中的共性、基礎和關鍵問題,深入重點企業和産業集群開展調研;完成了春季大調研行動,11個調研組在15個省市的43個城鎮召開37場座談會,實地調研企業100多家,掌握了行業發展的整體狀況,為開展行業服務工作摸清了根基,辨明了方向;棉紡、化纖、印染協會等将企業調研機制融入到全年工作當中,形成更加緊密、更加及時的常規調研工作機制。完善數據制度工作,優化數據統計服務,完善紡織行業大數據平台建設項目;監測采集重點數據信息,及時傳遞行業運行狀況、市場輿情及商務信息,持續做好行業經濟運行分析,為政府決策、企業運營、産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注重研究,支持産業發展。圍繞行業的發展規劃、對外貿易、生産力分析、産業集群升級等課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題研究。産業部牽頭組織完成了《進一步推進<建設紡織強國綱要>實施的指導意見》與《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期評估》報告;向工信部提交《紡織行業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及《紡織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專題材料;棉紡協會代表聯合會多次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改革棉花配額分配制度、滑準稅制度,建立棉花預警機制、棉花輪入輪出機制等建議已逐步納入政策實施;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展開中美貿易研究并提供對策建議,全力維護紡織行業利益;完成了《中美貿易摩擦對紡織行業的影響及應對建議》、《中美紡織服裝業貿易情況及提高關稅将對我行業造成的影響》等文件,及時反映行業訴求,支持政府決策。信息中心完成了《全球紡織行業生産力發展現狀、趨勢及對策研究》報告,梳理産業現狀,探索升級路徑。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為做好獻禮改革開放40年工作,聯合會各部門積極梳理行業40年來的發展成就,總結40年來的發展經驗。完成了“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評選、中國紡織服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中國紡織服裝改革開放40年特刊》等活動,紀念改革開放,弘揚紡織成就。

(二)優化供給,提高行業發展質量

推動科技創新。完善科技創新平台和紡織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紡織技術創新中心、行業重點實驗室認定工作,2018年共認定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23家,紡織技術創新中心14家。開展團體标準工作,在團體标準技術組織體系建設、合作推進模式等方面取得成效。共審定21項,填補了相關領域标準的空白。科技部開展了科技進步獎勵工作,評選表彰年度“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紡織行業的“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制備産業化集成技術”、“高性能特種編織物編織技術與裝備及其産業化”兩項成果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織完成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及項目驗收,推薦相關項目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重點專項的項目成果展示和彙報交流。化纖協會組織國家相關專項儲備、申報工作,将高性能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等列入新材料重點支持方向;産業用協會輔導完成12項科技成果鑒定項目,舉辦了兩場科技成果推廣活動。

促進産品升級。中紡聯持續推動産品品質提升,開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産品開發貢獻獎、紡織行業質量獎評選;總結質量管理先進經驗,組織企業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及操作實務專項培訓,提升中紡聯下屬檢測中心的質量技術服務能力。加強産品開發創新指導,完成工信部委托的2018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産品培育和推廣工作。發揮中國紡織面料流行趨勢研究與發布聯盟的作用,全方位發布流行趨勢研究成果,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産品開發中的應用,建立服務于企業産品開發的多材質Coloro色彩樣品庫。在保護與傳承中,落實行業非遺工作,樹立文化自信,推進行業應用,不斷深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洲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舉辦錦繡中華中國非遺服飾秀系列活動,舉辦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會,組織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創新宣傳推廣模式,不斷擴大行業影響。深化品牌企業與區域品牌培育工作,發布《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紡織行業》标準,召開2018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大會等活動。将工信部指導的“重點培育品牌企業”範圍從終端消費品牌擴大到制造品牌,開展服裝、家紡區域品牌試點工作,組織和推薦優秀品牌企業參與各類獎項的評選,大力推動了品牌建設;組織了多場紡織服裝品牌專業人才培訓活動,完善優化品牌數據庫。

發展先進産能。一是引導企業發展清潔生産、淘汰落後産能。聯合會成立了“中紡聯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節能與綜合利用标準化工作組”;篩選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技術,推出了43種綠色設計産品、42家綠色工廠和1個綠色供應鍊企業;完成了第十二批“中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的示範與推廣;舉辦了綠色環保上漿、印染廢水零排放少排放技術成果推廣活動。二是推動智能制造,優化産能結構。啟動了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推廣技術成果、智能産品及優秀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目錄征集工作;開展紡織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工作,在紡紗、化纖長絲、印染、針織等重點領域甄選骨幹企業,面向全行業予以示範推廣。三是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優化産能布局。以産業技術聯盟等形式将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連結在一起,消除盲目競争,推動融合發展;完成了《紡織行業産業布局和轉移情況研究報告》、《産業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版)》等工作;以産業集群、産業轉移工作為抓手,深度對接特色産業與特色業務,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優化産能布局。

(三)拓展内需,提升行業有效需求和投資

擴大市場需求。一是做優做強展會。聯合會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中國國際産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等,不斷創新展會與大會形式,激發消費需求,為擴大國内外市場做出積極貢獻。二是推進行業電子商務發展。搭建電子商務拓展服務平台,成立中國紡織服裝電子商務聯盟;發布了《2017年紡織服裝電子商務運行淺析》報告,提升紡織服裝電子商務在高質量發展、供應鍊互聯網創新、新零售以及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等新環境下的發展。三是優化專業市場建設。以提升公共服務促進專業市場轉型升級,通過“流通大獎”評選促進專業市場管理水平提升;各行業協會根據自身業務,通過商貿對接促成交易完成。舉辦了“絲路米蘭——中國流行面料創新展示暨中意時尚對接會”、中國毛紡織産品交易會、紡織原料紗線面料大會、2018中國柯橋坯布紡織新材料展等活動等。

擴大投資需求。一方面,以産業轉移帶動産業投資。中紡聯積極引導行業助力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方面增加當地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促成投資。同時,聯合會通過加強區域發展和産業布局研究,從行業高度進行系統規劃,舉辦了第一屆全國紡織服裝産業區域合作發展大會,成立了紡織服裝産業園區發展聯盟,滿足東中西部地區的企業、機構在産業對接、市場建設、轉型升級服務等方面的對接需求。另一方面,以新舊動能轉換帶動産業投資。企業在技術研發、裝備升級、管理升級等方面有巨大的投資需求。行業協會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引導産能升級。紡機協會與棉紡協會共同舉辦了“2018棉紡設備技術升級研讨會”;家紡協會與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合作,推動自動化生産線及特色模塊化縫制設備應用。

(四)促進開放,深度鍊接國際資源

增進國際交流,務實産業合作。新形勢下,中紡聯立足行業發展需要,引流國際優勢資源。成功舉辦了2018首屆世界布商大會、首屆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2018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鍊大會等國際會議,增進了各利益相關方在市場、政策、文化等領域的了解,強化了行業互信。不斷優化行業外交全球布局,深化雙多邊交流。奔赴東南亞、非洲、中東、法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調研,充分利用國際紡聯等國際平台積極發聲。2018年,舉辦13個境内展,展出規模1067717平方米,展商14902家;舉辦11個境外展,展出淨面積21018平方米,展商1909家;組織1485家企業參加8個境外展,展出淨面積21689平方米。外事辦組織成行團組138個,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經貿合作。随着新興經濟體在行業發展中的地位日漸突出,聯合會開始更多關注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等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采購需求,積極邀請國外服裝服飾企業到國内參觀,組織一對一的貿易洽談、産業合作。

提升服務能力,助力企業“走出去”。中美貿易摩擦期間,聯合會成立了中美貿易摩擦工作小組,全力維護紡織行業利益。2018年,還組織力量應對印度對我國粘膠長絲日落複審,成功取消長達13年的征稅措施;應對韓國對我國腈綸日落複審,獲得肯定仲裁并将韓國進口反傾銷稅提高一倍。中國紡織國際産能合作企業聯盟、中國—東盟紡織生産力促進聯盟等積極作為,有針對性、前瞻性地開展投資合作調研、精準對接活動;服務産業交流,促進産業合作。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和重點國家、紡織工業園區的投資考察和深度對接項目,有效推進相關國家地區産業間的優勢互補。完成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海外投資與企業社會責任:亞洲四國國别調研報告》、“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海外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等工作,保障企業在“走出去”進程中的健康發展。

(五)強化責任,完善行業發展生态

深化社會責任内涵,保障産業可持續發展。中紡聯以積極的态度落實行業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市場責任建設,促進責任共識的形成,推動行業多維責任共治。提升供應鍊協作,通過綠色制造供應鍊環境足迹中的化學品、碳與水管理創新平台等工具開發,舉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亞洲可持續發展與區域合作盛澤峰會、中國紡織生态文明萬裡行等系列活動,促進供應鍊上利益相關方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使各方的利益和訴求都得到良好的實現。在行業啟動了“誠信文化建設”工作;承擔了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倡導建立服裝品牌企業誠信供應鍊”的委托工作,制定了《服裝企業誠信管理體系通用要求》、《服裝企業誠信評價規範》兩項團體标準,促進供應鍊誠信體系建設。

防範化解失業風險,維護就業局勢穩定。2018年,中紡聯圍繞保障就業能力與提升就業質量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在“穩就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組織開展“全國紡織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紡織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和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培訓班等活動,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成了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申報,開展了“中國紡織大工匠”選舉、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和“中國紡織大工匠”事迹報告等工作。強化行業繼續教育、科技人才培訓等工作,培養行業後備力量。首屆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圍繞紡織服裝的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教育國際化等問題開展了積極研讨,加強了國際紡織服裝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我國服裝教育國際影響力。

(六)融合發展,釋放行業創新活力

深化行業兩化融合工作。積極推進紡織工業互聯網建設。編寫并印發了《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行業内有一定應用基礎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項目進行重點培育;組建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聯盟,開展紡織服裝産業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搭建行業交流平台,組織召開了“中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大會”;發布了《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标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召開了中國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大會;信息化部積極開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完成《紡紗智能車間關鍵技術研究報告》等;服裝協會以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抓手,建設了“服裝智能制造實踐培訓基地”;棉紡協會進行紡織智能制造試點示範企業征集,樹立紡織智能制造模範企業典型。

深化行業産融合作工作。搭建行業服務平台,協調政策資源,對接紡織企業與金融機構;發布了《紡織行業産融合作三年行動計劃》及“2018-2019年度紡織行業重點培育拟上市公司名單”,并向工信部、證監會推薦了2018-2019年度紡織行業重點培育拟上市企業;建立了《培育拟上市企業信息庫》、《并購重組企業信息庫》等相關數據庫;舉辦了2018年中國紡織行業投融資論壇和中國紡織行業産融合作會議暨投融資培訓會,開展投融資專業培訓,推動紡織企業更好應用及融入資本市場;組織骨幹企業探索建立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

深化行業軍民融合工作。制定了《中國紡織行業軍民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組織召開了2018中國紡織軍民融合發展論壇、“軍民融合先進纖維材料研發與應用發展戰略論壇”等活動;參與由後勤保障部軍需裝備研究所牽頭的“軍民兩用化學纖維體系”專項,征集行業意見探讨化纖軍民融合标準化體系的頂層設計方案;發布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産品推薦目錄(2018年度)》,完成了《軍民兩用化纖标準體系建設》、《軍民标準通用化工程建設方案》子項目等報告,積極推進循環再利用聚酯企業與軍隊後勤保障部門的戰略合作,深化軍民融合在重點領域、重點産品的開發應用。

三、準确把握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新内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内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對當前形勢做出了重要判斷: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已具有新的内涵。善謀者因時而動,能弈者順勢而為。要做好今後一段時期的行業工作,認清大勢、堅定信心,至關重要。

(一)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

一是深度融合,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由于資金、技術、商品及人員的廣泛流動而相互開放、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進程。盡管當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擡頭,但經濟全球化依然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時代特征,而且程度在不斷加深。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經濟對貿易增長的依存度已從1960年的17.5%上升到2017年的51.9%。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變得更為“平坦”。全球跨境寬帶在2015-2018年以31%的年增長率增長。在技術創新與貿易合作的推動下,要素資源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界限,以更高速度、更大規模在全球範圍内流動。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全球産業鍊、價值鍊與創新鍊深度交織。整個經濟的關聯性與波動性在增大,各種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是深度複雜,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

在全球化進程中,不同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不同國家間的資源禀賦優勢正在發生明顯變化。随着生産能力和消費市場重心向新興國家轉移,全球産業分工格局正在重構。産業競争與戰略遏制,大國博弈與多方角力,使得國際環境變得異常複雜。全球性議題和挑戰在不斷增多,利害關系相互交織,國際競争正變得日漸激烈。作為對調整的反應,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增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與不确定性。摩擦規模和範圍擴大,關稅的廣泛上升,使得全球的産業鍊、供應鍊完整性、銜接性正受到破壞。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增加将損壞創新合作,減緩新技術的擴散應用,進而導緻全球生産率和投資率的下降。更直接的是,貿易沖突通過影響市場預期沖擊全球金融市場,股市、債市、貨币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都會受到波及。

三是深度創新,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産業生态快速刷新

知識技術密集型産業已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2016年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占世界GDP的15%,高技術制造業占世界GDP的2%,中高技術産業占世界GDP的4%。知識作為生産要素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與之相伴,全球圍繞創新生态建設的競争更加激烈。“技術專利化、專利标準化、标準壟斷化”正成為國際競争優勢争奪的新規則。依托更好的産生環境和擴散應用環境,知識與技術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的方式大量湧現,技術的除舊布新加快了産業生态的演進,技術、産品、模式的疊代周期在縮短,新入口、新界面、新市場層出不窮。互聯網與資本的賦能,使得“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形成變得更為快捷;星火燎原、蟻穴潰堤,機遇與挑戰,同時源于更多細微之處和邊緣地帶。發展的這種不對稱性特征日漸明顯。

(二)中國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發展中質和量相互轉化。

我國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開始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内在結構、運行邏輯和價值模式都在發生變化。受内外因素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但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一是高質量的制造體系正在形成。

作為科技創新與價值實現的中樞,制造業正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要重點抓好七項工作,其中第一項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傳統産業到新經濟領域,規模依然是價值實現的主要邏輯。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貿易出口國和第五大商業服務出口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産業門類體系,220多種工業品産量世界第一。龐大的制造體系一方面是支撐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是研發設計、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産業基礎。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制造業進入發展快車道。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27.2萬億元,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5%。依托體系優勢,一個環節的創新可以在另一個環節得到應用轉化。

二是高潛力的内需市場正在形成。

消費已經成為國内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我國正在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市場。從内容看,國内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趨勢性變化,開始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民消費仍處于生存消費、生活消費、品質消費以及體驗消費并存疊加的狀态。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城鎮化建設等政策影響下,三四線城市消費加快升級,農村消費增長強勁。拼多多等新入口、新模式、新渠道的湧現也進一步釋放了消費潛力。市場的這些變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蘊含巨大市場空間。由于規模大、體系全、發展程度差别大,制造業升級對于不同層次、不同品類的技術與産品都有巨大的需求。内需潛力可以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三是高水平的創新生态正在形成。

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積累正在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支撐。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明顯增長,2017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達17 606.1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3%,連續 4 年超過2%,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創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進入活躍期。截至 2018年11月初,在全世界287家獨角獸企業當中,中國以83家企業位列世界第二。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後,加強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成為政策的核心關切。一系列支持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密集出台,更形成了良好的宏觀環境。科創闆的設立将引導更多的長期資金進入技術創新領域。過去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2017年已超過1000萬人,大約為日本的10倍,接近美國的 3 倍。優質的人力資源對創新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撐。

四是高效率的市場體系正在形成。

更有效的市場、更有為的政府相得益彰,法治化、開放化、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在“營商便利度”上的全球排名由78名躍升至46名,提升了32位。充分有效的市場競争激發了市場活力,民營經濟成為重要力量。政策的競争中立原則進一步體現,有利于實現公平競争的“競争政策”連續出台。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傳統行業與新經濟領域開始更加公平的競争。比如新通過的《電子商務法》确認國家平等對待線上線下商務活動,市場規範将在無差别、無歧視原則下進行,線上線下稅負一緻。中國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持續降低關稅,放寬市場準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2018年以來我國已4次降低進口商品關稅,大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

四、2019年中紡聯計劃開展的工作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事而制。”變局之中危和機同生并存,行業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從實際出發,辯證看待形勢變化。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行業将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各項精神。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行業新标簽,積極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服務政府決策,營造産業健康發展環境

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強化行業統計與行業調研。以行業春季大調研等形式,深入重點企業、科研院所、産業集群、專業市場進行調研。針對紡織行業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現狀,有組織、有針對、有重點地摸排行業發展情況和企業經營狀況,使相關成果形成問題、形成方案。繼續加強與商務部、工信部、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的溝通合作。及時反映行業訴求,維護産業利益,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引導政策向減稅降費、改進融資服務、支持行業技術改造、幫助科技中小企業創新産品和服務快速進入市場等方面傾斜。

立足國家戰略和行業實際,深入開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開展“十四五”行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紡織行業加工貿易單耗管理體系框架研究、《中國紡織行業軍民融合發展指導意見》制定、《紡織設備管理評價導則》編寫等工作,探索新時代下紡織行業發展路徑。繼續做好形勢研判工作。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國際環境的新發展、新動态,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進行貿易摩擦應對相關工作和提供貿易政策相關建議。幫助行業企業積極應對貿易風險,促進紡織行業國際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深化宣傳工作,強化導向意識,積極塑造中國紡織工業新形象。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改變政府、社會對紡織行業的一些不準确的認知。以研究成果為依托,注重傳播,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發出行業聲音。借助展會、時裝周、會議等平台工作,向社會和公衆宣傳行業發展近況和發展理念,使“科技、時尚、綠色”的行業新标簽更加深入人心。

(二)支持國家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鞏固現有成果,打好重點戰役。充分發揮行業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的作用,以發展的确定性來對沖環境的不确定性。繼續組織中國紡織生态文明萬裡行、善水行動在紡織、舊衣零抛棄等活動,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和生産方式,發展綠色供應鍊。編制紡織行業綠色技術目錄,發展綠色技術,擴大“綠色纖維”認證的市場推廣和産業鍊對接宣傳。以産業轉移和就業促進為抓手,開展新疆自治區等偏遠地區的管理人才和創新人才培訓等活動,助力精準扶貧。

支持構建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在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進程中,行業要适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引導企業“走出去”。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強化與相關國家對話,推進跨境電商工作,促進行業出口、投資市場多元化發展;積極參加國際展會,搭建高效合作交流平台,引流國際資源;深入開展行業外交,在國際紡聯、亞洲紡織會議等國際場合表明中國立場、發出行業聲音,拓展行業朋友圈;更好舉辦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全球紡織供應鍊大會等活動,形成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高水平産業合作網絡。

支持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繼續構建與軍方的溝通渠道,務實推進火箭軍總後勤部與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促進軍民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組織開展2019年度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纖維新材料與産品推薦目錄編制、軍用(紡織)标準研究及制修訂等工作,搭建政府、企業和軍方的溝通平台。

推進社會責任建設,支持保障改善民生,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基地作用,通過院校和企業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的高效整合,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斷完善培訓體系,辦好各類技能大賽,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三)提升産業服務能力,着力化解供給側結構性矛盾

促進行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深化産融合作,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通過組織工信部、證監會、券商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及金融機構到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展調研、開展Pre-IPO項目、建立重點企業數據庫等方式,促進産融對接,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實現金融和實體的良性循環。積極開展兩化融合,加快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組織實施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重點實驗室、行業大數據中心建設等工作,培育、建設一批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探索制造業服務化模式。

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不斷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不斷豐富強化行業技術創新聯盟、協同創新聯合體等組織與服務;組織開展中國服裝關聯産業創新項目推介等活動,進行共性基礎性技術的推廣與交流,将做大做強與做專做精結合起來,促進産學研用協同、大中小微融通。

加快産業布局優化調整,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内市場。強化行業自律,引導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競争規則和市場環境。推動行業消費渠道和市場建設。推進行業電子商務發展,促進上遊原料類、期貨貿易類流通企業、産業集群和專業市場與電子商務服務機構的對接與合作;開展論壇活動、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的市場拓展與對接活動,引導企業與上下遊産業開展投資合作洽談。穩步推進行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引導行業合理投資,淘汰落後産能。不斷提升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努力滿足最終消費需求,讓老百姓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強化集群服務能力,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紡織産業集群。把握産業集群各階段的發展特征、依據集群發展的外部環境要求,有針對性地将專業會議、特色活動與集群進行匹配。充分發揮集群的規模效應,促進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再創産業集群的快速集聚,形成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新的競争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新的産業集群,促進産業鍊整體水平提升。

(四)推動科技與品牌建設,推進紡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行業科技創新。建設完善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産業化融通發展。持續跟蹤行業新技術、新産品、新裝備的發展動态,以創新聯盟工作、重點專項研究、技術推廣、科技成果獎勵等形式,推進技術研發與産業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依托行業龍頭企業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建設等工作,促進民營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引導行業企業構建靈活多樣的創新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繼續完善标準體系,不斷提升标準質量,滿足企業生産和國内消費升級需求。抓好重大标準立項工作和協會團體标準建設,着重推動行業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标準制定。

加強行業品牌建設。以大師、大牌、大事為抓手,加快培育制造品牌、消費品牌和區域品牌。繼續做好自主品牌建設、區域品牌試點、紡織行業工業設計中心評定等工作;依托展會等平台,研究發布全産業鍊的流行趨勢,為品牌發展提供前瞻引導;完善品牌服務體系,做優做強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等活動;繼續推進與國際時尚産業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全球時尚話語權;深化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市場責任建設,不斷提升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行業工業文化和傳統文化研究,提升行業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開展“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展演、第三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等活動。加大紡織工業文化傳播推廣力度,開展服裝印花“大工匠”、全國紡織技術能手、年度創新人物、桑麻學者等推介工作。

(五) 完善機構建設,打造結構合理、高效協同的行業組織

充分發揮黨建掌舵領航作用,指引協會各項工作有序發展。繼續加強思想建設,增強黨員政治自覺,提高政治站位。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積極營造中紡聯良好政治生态,把黨建工作成果真正融入到中紡聯的各項工作中。強化黨建制度建設,規範黨建工作。深度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斷健全完善黨小組工作機制,充分用好民主生活會、“三會一課”等平台載體,強化黨員的學習、教育和管理。進一步加強黨員領導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強化黨員領導幹部廉潔教育、紀律教育,堅持以上率下,帶領廣大黨員和職工群衆開拓協會發展新局面。按照上級黨委批複,穩妥推進聯合會黨委換屆等工作。

加強機構建設,強化内部管理。依據新時期黨對行業協會的要求,按照上級指示與行業變化,穩步推進協會工作。進一步理順聯合會内部及各成員單位間的業務與關系,強化聯合會内外的“跨界”合作。将聯合會綜合性工作與各成員單位的多樣性工作有效協同起來,不斷提升業務的模塊化、專業化程度;選好人、用對人,妥善推進各專業協會換屆工作與各基礎單位幹部隊伍建設。

“有為者巍然看定四周,這世界對他幾曾沉默。” 讓我們堅定信心,立格局、辨大勢,積極把握戰略機遇期,“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為中國紡織行業的強國建設,紮紮實實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在一起,赢未來!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全球紡織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

紡織知識/ Textile knowledge
为什么定型后与定型前的颜色差异这么大?
為什麼定型後與定型前的顔色差異這麼大?
生産中常會遇到滌綸或含滌類織物染色出缸後布面、色光正常而再經下工序整理後卻出現色光不符即産生色變或局部出現斑狀、條狀色
纱线结构对织物舒适性及耐用性的影响
紗線結構對織物舒适性及耐用性的影響
一、對舒适性的影響1保暖性紗線的結構特征與服裝的保暖性有一定關系,因為紗線的結構決定了纖維間能否形成靜止的空氣層。紗線結
如何实现面料耐磨抗起毛起球性能?
如何實現面料耐磨抗起毛起球性能?
1、選擇在紗線和織物生産過程中不易起球的纖維。   2、在噴射染色機中進行前處理和染色時加入潤滑劑Lubsoft防止磨擦; 3、
什麼是人字斜紋布? 人字斜纹布是怎樣分类?
什麼是人字斜紋布? 人字斜紋布是怎樣分類?
人字形斜紋: 又稱山形斜紋, 機織物組織名。斜紋變化組織之一。山形斜紋是以斜紋組織為基礎組織,改變斜紋線方向,使其一半向右傾
精细!!鉴别纱线品种的方法
精細!!鑒别紗線品種的方法
各種纖維的鑒别方法一、手感目測法是根據纖維的外觀形态、色澤、手感及拉伸等特征來鑒别纖維,它可以分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例
2012-至今 聯合織造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並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