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改革開放的40年,是紡織業勇立潮頭,敢作先鋒的40年;是紡織業壯士斷腕,自我革命的40年;是紡織業抓住機遇,創新進取的40年;是紡織業突飛猛進,成就輝煌的40年。以下這組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産業經濟研究院的數據,實打實地說明了這一點。
從1978年到2018年,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産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改革開放40年,我國紡織行業制造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産業體系日益完善,企業主體活力得到激發,全方位融入到全球化浪潮。紡織行業在40年來始終保持着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軌迹,在我國的支柱産業地位始終沒有動搖,并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和推進全球經濟文化協調合作的重要産業平台。
制造能力跨越式提升
40年來,紡織行業經曆了生産力大解放、大發展的過程,加工制造能力實現長足發展。1978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為276萬噸,占全世界的比重不足10%。1982年,我國纖維加工量邁上400萬噸台階,棉布産量達到153.5億米,比1978年增加39.2%,已經能夠較好滿足全國人民穿衣蓋被的基本需求;1983年,棉布正式取消限量供應,成為我國紡織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宣告了短缺經濟時代正式結束。1996年,我國纖維加工量增加至1090萬噸,首次突破千萬噸級大關,占全球的比重達到22%,實現了紡織加工能力與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相當。2010年,我國纖維加工量突破4000萬噸,達到4130萬噸,占全球的比重提升到50%。2017年,我國纖維加工量已經達到5430萬噸,是1978年的近20倍;紗、布、化纖産量也分别是1978年的17、8和173倍。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紡織大國,不僅有效滿足了我國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約占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纖維消費需求,還為其他國家提供了2000多萬噸的優質纖維制品。
産業體系日益完善
伴随着制造規模的擴大,我國紡織産業鍊不斷延伸,逐步形成全世界最為完善的現代紡織制造産業體系,産業鍊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
改革開放之初,棉紡織及印染加工是我國紡織業的主體,1978年,棉紡和印染行業工業總産值占比分别達到46.3%和20.7%,針織、絲綢、化纖、毛紡行業分别占8.7%、7.6%、6%和5.7%;纖維加工量中棉花占81%,化纖僅占15%。1980年服裝、家紡、産業用三大終端行業纖維消費比重為84:11:5。1984年,紡織行業正式提出重點開發服裝、裝飾用紡織品、産業用紡織品“三大支柱”産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産品。新世紀以來,化纖工業強勢發展,産量從600萬噸增加到近5000萬噸,為紡織行業滿足内需和走向國際提供了充足原料保障;家用、産業用兩大品類快速進步,滿足消費與産業需求的能力全面提升,2007年三大終端行業纖維消費比重調整至52:33:15,家紡占比達到曆史高點,産業用紡織品至今仍處于上升周期。2017年,在我國纖維加工總量中,棉花占比僅為13.9%,化纖占比達到83.5%;三大終端産品纖維消費比重調整到45.5:27.6:26.9,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品質優良、結構優化的現代紡織産業體系優勢全面顯現。
激發企業主體活力
紡織行業是市場化改革的先鋒和堅定踐行者。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逐步建立并日趨完善,成為紡織行業最重要的活力來源。改革開放以前,紡織行業處于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主要産品實行統購統銷。1984年,國家開始減少指令性計劃産品。1985年,國家逐步放開自營出口。由于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上世紀80年代中葉成為紡織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标志性階段。
紡織企業資本結構逐步改變,多元資本在行業中競相迸發活力,體現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1978年,紡織行業工業總産值的93.2%來自全民所有制企業。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鄉鎮企業蓬勃興起,成為紡織行業滿足内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上世紀90年代,國有紡織企業改革大幕拉開,國有企業始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在企業制度,成為市場競争主體;鼓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非國有經濟活力被激發。1996年,紡織行業工業總産值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三資企業占比分别為29.6%、44.8%和25.4%,基本形成三分天下格局。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棉紡産能壓錠1000萬成為紡織行業以市場為導向謀求新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國退民進使得行業活力進一步釋放。2000年,國有企業在紡織工業總産值中的占比仍為28.7%。到2015年,國有控股企業占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餘2.3%,三資企業占比降至16.2%,私人企業占比則高達到76.5%。
全方位融入全球化
改革開放為紡織行業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行業積極順應和利用經濟全球化發展機遇,促進國内外要素自由流動,市場深度融合,資源配置效率提升。
197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僅為21.5億美元,改革開放後,“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發展将紡織行業正式推向國際市場。1985年以後,國家逐步放開自營出口,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進入快速發展周期。1994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355.5億美元,占全世界比重為8.6%,躍居世界首位。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5年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全面自由化,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競争力充分釋放的重大曆史機遇。2000年我國占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額的比重為14.6%,到2008年已經提升到26.1%。201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已經達到2673.9億美元,是1978年的115倍,占全球比重達到36.8%。
在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我國紡織行業積極利用國外原料、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取人之長,補己之短。1978年,紡織行業進口用彙11.2億美元,到2011年巅峰時期,我國紡織行業共進口各種原輔料、裝備、染料助劑等737.5億美元,是1978年的66倍。随着自我配套能力增強,民營資本競争力提升,紡織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大。“十二五”以來,我國骨幹紡織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資本運作等多種途徑在海外建立原料基地、加工工廠、品牌及渠道、研發中心等,積極構建跨國産業鍊、價值鍊體系。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紡織行業境外投資企業已有1082家,投資存量68.6億美元,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3億美元。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紡織行業不斷提升發展,使得人民群衆衣着發生重大變化,不僅是紡織行業的重大發展成就,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直觀體現。
改革開放之初,紡織行業仍處于努力解決全國人民穿衣蓋被溫飽需求的階段,衣着消費水平仍然較低,原料品種、衣着款式、色彩等均較為單調。1978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僅有2.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1990年,我國基本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時,人均纖維消費量增加到4公斤;2000年國家總體進入小康社會時達到7.5公斤,分别是當時世界平均水平的46.5%和80%。新世紀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内需市場發展進入黃金周期,為紡織行業提供了強勁發展動力。2005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達到13公斤,超過當年11.1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國人均纖維消費突破15公斤,2015年超過20公斤,其中産業用纖維消費大量增加,我國纖維消費數量、結構均逐步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衣着消費支出分别達到1739和575.4元,比1985年分别增加16.7倍和17.4倍,随着我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沖刺,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功能性、時尚性、生态性取代物美價廉的樸素要求,成為内需升級新風向,科技、時尚、綠色也成為紡織行業順應市場需求形勢的全新自我定位。
力擔就業富民重任
紡織行業是重要的民生部門,行業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提供了豐厚的薪酬收入,而且發展直接惠及“三農”。在繁榮經濟、扶貧富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8年,紡織行業從業人數為321.2萬人,占全國工業企業的10.6%;當年支付職工工資總額21億元。随着規模擴大和民營經濟興起,紡織行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快速提升,1990年全行業從業人數達到1243萬人,比1978年增加2.9倍;2005年全行業從業人數達到1960萬,比1978年增加5.1倍,薪酬總額達到約2600億元,比1978年增加123倍。目前,全行業行就業人口超過2000萬,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數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仍保持在10%左右。
發揮支柱産業作用
紡織工業在新中國建立時就确立了支柱産業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産業結構持續優化,一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軌迹,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支柱産業地位始終沒有動搖。
1978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總産值(不變價)473.2億元,占全國工業的12.5%;利稅總額為109.6億元,占全國工業的12%;出口額為21.5億美元,占全國22.1%;當年,全國貨物貿易逆差11.3億美元,紡織行業扣除進口後淨創彙10.3億美元。改革開放以來,随着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激發活力,紡織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有所提升,1985和1990年,紡織行業工業總産值占全國工業的比重分别為17.9%和16.2%,出口總額占全國的20.2%和20.1%。1992年,我國貨物貿易扭轉連續13年持續逆差的局面,實現順差43.9億美元,紡織行業當年貢獻貿易順差額182.4億美元;直到2012年,紡織行業的貿易順差都大于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總額。進入21世紀,紡織行業抓住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有利時機,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2002~2008年,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1.7%,利稅總額年均增長25.1%。近年來,随着國際環境變化以及我國步入發展新常态,工業經濟出現較大波動,紡織工業始終保持平穩發展态勢。201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8935.6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9%;全行業淨創彙2419億美元,占全國的57.3%。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大耀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