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12月5日召開的2018年紡織科技教育獎勵大會上表示,原創技術推動了行業核心競争力的提升,以Lyocell纖維産業化、雙組份紡粘水刺非織造材料等為代表的創新項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提升了我國紡織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争力。
李陵申說,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首次進入“最具創新力經濟體”前20名,2012到2017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主要創新指标進入世界前列。我國紡織科技也通過一系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目前紡織行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共有61家、分中心4家,共有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8家。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紡織行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449.74億元,比2012年的257.06億元增長了75%,研發投入強度達到0.69%,比2012年高0.23個百分點。研發專利大幅增長,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年度授權量增加到每年4萬件以上,比2012年增長60%。高水平技術成果不斷湧現,改革開放40年以來紡織工業共獲國家級獎286項,部級獎及協會獎3168項。
李陵申說,高速增長階段對紡織科技的需求是更好地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實現效率驅動,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紡織科技的需求則是通過原始創新孕育颠覆性的新技術,進而更好地發揮競争優勢,實現創新驅動。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關鍵時期,全面推進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标準引領。要積極實施标準化戰略,以标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推進紡織國家标準、行業标準體系優化,保證标準基本供給;大力加強團體标準和企業标準等市場标準體系建設,為市場和創新提供有效标準供給,全面推進新型紡織标準體系建設,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大耀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