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18年中國紡織行業投融資論壇和中國紡織行業産融合作會議暨投融資培訓會在上海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2018年中國紡織行業投融資論壇上的講話引起廣泛關注,小編特将講話刊發于此,以飨讀者。
在2018年中國紡織行業投融資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18年12月1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大家齊聚一堂為中國紡織投融資發展建言獻策。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大家給予行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謝。
10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圍繞内外形勢的新變化,就當前如何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做出重要部署。會議特别強調要研究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要圍繞資本市場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深化産融合作,已成為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重要舉措。
紡織工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實體經濟部門,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是其主要組成。截至2017年底,滬深兩市與紡織服裝有關的上市公司約有199家,總市值為22167.95億元,在上市公司中的占比分别為5.71%和3.91%。紡織服裝業在資本市場地位、應用狀況與産業體量、企業數量不成正例,産融結合提升空間巨大。本次論壇立足紡織行業,圍繞産融合作這一核心關切展開讨論,有助于推動産、融、政三方合作,有助于有針對性的化解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在此,我想就紡織産業的産融合作分享三個觀點:
第一、深化産融合作是紡織行業時代特征和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
紡織行業是中國最有潛力率先跨入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紡織工業由小而大、由大向強,行業形成了全球體量最大、最完備的産業體系。2017年,中國纖維加工量達到5430萬噸,占到世界一半以上;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8935.6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9%。從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紡織染加工、運營零售,紡織行業具有價值鍊條長、金融屬性強的特征。産業前端與大宗商品市場、期貨市場,加工環節與貿易金融聯系緊密。巨大的規模、豐富的生态使得産業對資本具有非常強的涵養能力。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全員勞動生産率為79.16萬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材料技術發展迅猛,制造方式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變。場景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行業新模式、新業态大量湧現。行業不斷提升的價值創造能力使得産融合作擁有非常堅實的産業基礎。
紡織行業是中國開放程度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之一。2017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2745.1億美元,占全球比重的35.8%;貿易順差2488.9億美元,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額的58.9%。作為中國第一大淨出口創彙産業,紡織創彙在維持币值穩定,平衡國際收支,保障金融安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發揮着支柱作用。十八大以來,以“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契機,中國紡織工業開始形成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截至2017年,紡織行業境外投資企業已逾千戶,投資存量達88.1億美元,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美元。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方式由“産品走出去”、“産能走出去”開始向“資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延展。從如意集團收購美國萊卡,到恒申收購福邦特成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産集團,再到最近安踏宣布收購始祖鳥母公司Amer,行業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資本運作等途徑積極開展全球産業鍊布局。而實現跨國配置資源和國際産能合作,需要金融市場的力量。
紡織行業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之一。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紡織行業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産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不斷完善,信息與資本傳導機制更加順暢,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在充分有效的市場競争中,行業各種要素與資源實現了快速流動、高效配置。高度的市場化賦予了行業産融合作更高的效率。民營紡織企業是支撐産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依據統計年鑒,截至2016年,私營工業企業中服裝業共8922家,資産總計5404.23億元,分别是國有控股服裝企業的54.74倍和19.62倍;化纖業有1260家,資産總計2192.12億元,分别是國有控股化纖企業的29.3倍和2.38倍。2004年開始,民營企業成為了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主體。一方面,紡織服裝企業在穩增長、擴就業、增稅收、強活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産業升級的加快,産業集中度呈現上升趨勢。并購重組使得紡織企業對資本需求迫切。對标Zara、Nike等國際巨頭,産融合作擁有巨大的投資空間。
第二、深化産融合作是紡織行業适應變化、把握機遇的現實選擇
當前,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新舊動能正在轉換、經濟格局和力量對比加速調整。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擡頭,阻礙了當前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從國内看,我國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開始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内在結構、運行邏輯和價值模式都在發生變化。受内外因素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但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穩中有變是當前外部環境的顯著特征。環境的複雜性提升,集中表現在不确定性、不對稱性與不穩定性。
不确定性。當前,全球産業鍊、價值鍊與創新鍊緊密交織,産業間、區域間深度融合。利益格局日趨複雜,各種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國際分工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不同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不同國家間的比較優勢發生明顯變化。美國挑起貿易沖突正是對于這種調整的反應。當前貿易摩擦的發展,将使全球的産業鍊、供應鍊完整性、銜接性受到破壞,創新合作和新技術的擴散進程受到阻礙,影響全球生産率和投資率的增長。同時會壓縮我國經濟轉型的空間,使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進而引發一些長期積累的風險隐患的暴露。而個别風險點的爆發可能引起市場預期的改變,使不确定性進一步放大。要布局确定性,深化産融合作,提升金融工具的應用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刻不容緩。
不對稱性。當前,創新經濟的乘數效應和平台經濟的網絡效應在不斷強化,經濟發展範式正在發生改變。互聯網與資本的賦能,使得“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形成變得更為快捷。企業可以在更短時間實現擴張與成長。在中國開500家咖啡店,星巴克用了12年,瑞幸咖啡隻用了5個月。現在已不能再簡單假定成本一定與收益成正比、假定大公司一定比小企業更強大、假定核心業務一定比邊緣業務更具前景。事實上,創新者的窘境正越來越明顯,螞蟻戰勝大象,創業公司改變行業的案例越來愈多。星火燎原、蟻穴潰堤,威脅開始更多來自細微之處和邊緣地帶。在不對稱的世界中獲得競争優勢,需要借助金融市場的力量。
不穩定性。與不确定、不對稱相聯系,市場的界面在快速刷新,不穩定性日漸明顯。以智能、綠色、泛在為特征,技術創新正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的方式湧現。技術的的除舊布新加快了産業邊界的重新定義。比特與原子、金融與實體、服務與制造深度融合,經濟生态加快演進。資源要素流轉的速度與規模也在提升,使得整個經濟的波動性在不斷增強。充盈的供給、完善的物流、多元的文化,使得缺少耐心與短暫關注正形成一種消費趨勢。快速變化與不穩定成為當前市場的核心特征。技術、産品、模式的的疊代周期在縮短,新入口、新界面、新市場快速發展。企業要提升适應性,增強自身彈性和活力,需要資本的支持。
第三、深化産融合作是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落實行業新定位的重要動力。
科技、時尚、綠色是新時代中國紡織工業的新标簽與新定位。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是将這三點落到實處。
一是以品質、效率、成本為重點,打造創新驅動的科技産業。不斷深化行業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模式創新,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大力推進高性能、功能性、生态化纖維材料等的研發與産業化應用,不斷提高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積極發展行業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推動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與制造環節的深度融合,提升供應體系的勞動生産率與柔性制造水平。
實現這一目标需要深化産融合作來有效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平衡創新風險收益。借助資本市場的價格信号與信息機制,産業可以快速有效引導技術、人才等生産要素和資源向價值創造的核心區域和人民需要的關鍵領域集聚。創新是面向未來的投資。使用金融工具能夠實現跨期的資源配置,讓企業可以用未來的收益做好今天的創新。即将設立的科創闆對于行業創新發展是巨大機遇。注冊制下的科創闆通過上市标準的變化,在盈利狀況等方面的差異化安排,将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的覆蓋面,引導資金流向更多實體經濟主體。具有先進的技術壁壘、研發投入大、有進口替代潛力的行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和行業隐形冠軍,是非常大的利好。我們将積極關注進展,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二是以大師、大牌、大事為抓手,打造文化引領的時尚産業。積極構建以文化自信為根基的時尚生态,深化行業工業文化工作。開展紡織服裝領域傳統文化元素的發掘與研究,在全球範圍整合優秀文化資源。研究發布流行趨勢,提升時尚設計能力,促進紡織工藝與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時尚潮流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培養世界級設計大師,打造時尚設計領域的人才高地。完善品牌服務體系,培養世界級的大品牌,提升産品附加值和時尚話語權。策劃、運營與傳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标志性時尚事件,擴大行業影響。
從國際經驗看,時尚發展的邏輯是文化的邏輯也是資本的邏輯。大師的培養、大牌的樹立、大事的營造需要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産業資源的有機結合。深化産融合作是實現行業時尚轉型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文化金融蓬勃發展,據測算市場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紡織服裝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行業企業沉積了大量的設計、創意、IP等資源。行業企業對于文化金融的參與程度并不高,未來産融合作空間廣闊。
三是以人本責任、環境責任、市場責任為内容,打造責任導向的綠色産業。不斷豐富行業社會責任的工具和方法,不斷發掘社會責任的價值與内涵。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和報告發布,化學品、水、能源足迹溯源,供應鍊管控系統,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培訓等形式,提升行業企業與産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引導行業調整産能結構、淘汰落後産能、深化技術創新,降低污染物排,構建負責任的研發體系、采購體系、生産體系、物流體系,推進綠色供應鍊建設。
從年初環境保護稅法确立“治污減排受益、超标排污受損”的市場規則;到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排污許可制度開始全國推廣;從央行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到發改委公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綠色與環保要素開始全面納入生産體系與價值體系,責任資産化進入快車道。紡織工業具有産品品類多、産業鍊長的特征,從原料供應、生産加工、到消費回收各環節與生态環境關系緊密。深化産融合作,特别是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可以在資金、技術、管理上對行業綠色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本支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作為産業利益的代言平台、轉型發展的創新服務平台、政府決策的專業支撐平台,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産融合作推進工作。聯合會積極引導行業企業了解、參與國家出台的相關産業投融資政策和方案;出台落實《紡織行業産融結合三年行動計劃》,促進行業與金融市場融合發展;探索開展行業性投融資綜合服務,加強在上市培訓、行業政策、市場反饋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與政府、第三方機構等聯合建立産業發展基金,為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投資、兼并重組等提供融資新通道;建立完善紡織産融合作重點企業數據庫,推動有條件的優質企業盡快完成上市。相關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今後,聯合會将繼續圍繞行業産融合作開展更多豐富、務實的工作。希望産、融、政各界朋友,能多多指導、多多參與、多多合作。
如果将産業比作森林的話,金融就是水土。有源頭活水,才能根深葉茂;有茂林修竹,才能源清水長。讓我們共同努力推進産融合作,實現水土豐澤,基業長青。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全球紡織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