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主持人曹庭瑞介紹道,本次會議聚焦紡織産業集群發展路徑的背景、内容和亮點,請到場紡織産業集群負責人暢談各自地區的過去(成績、經驗)、現在(困難、問題)和未來(思路、路徑),會議有三部分内容:一是11個集群負責人分别介紹一下對于自身發展的思考,歡迎大家讨論;二是建立紡織産業領軍集群工作聯絡機制;三是請曹學軍副司長、夏令敏副會長對紡織産業集群工作提要求、做總結。借此機會,他希望各集群地建立常态化工作機制,增進彼此之間的的交流和溝通。
江蘇省常熟市經信委副主任顧利東: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常熟已經具備世界級産業集群特征。常熟紡織産業集群内部有生産制造企業、有貿易企業。從産能來看,紡織行業達500億元産能,服裝行業達700億元産能;從貿易情況來看,常熟服裝城每年可達1300億元貿易額。生産和貿易這兩個千億級别的環節使得常熟在數量上達到世界級紡織産業集群特征,但在質量方面與世界級産業集群還有一定差别。具體而言:
一、在品牌建設方面缺乏知名品牌,除波司登外,常熟服裝企業以代工為主。雖然很多企業有品牌培育過程,但因種種原因尚未形成品牌效應。
二、在規模方面,常熟擁有規上服裝企業300多家,但相對分散,不能有效利用資源。
三、在研發方面,設計能力仍需提高,常熟作為三線城市在人才引進方面遇到較大困難。
此外,由于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使得印染企業發展受限。目前,由于長江流域限制紡織産業增加産能,企業從技術改造、新增設備等方面下功夫。
針對現狀,作為常熟市三大支柱産業中最大的紡織服裝行業,正在從以下方面着手調整:
一是通過産業轉移把富餘産能轉移出去,在勞動力受限和“331”整治情況下,一些常熟紡織服裝企業留下研發、設計和營銷,去外面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通過智能制造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實現快速發展。
三是培育時尚小鎮,以時尚小鎮引領常熟産業升級。
四是繼續打造常熟服裝城,讓服裝常熟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
五是做好休閑男裝名城、制造名城、紡織産業基地市三塊牌子,把秋冬裝作為名片打造區域品牌。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經信局副局長王益明:
柯橋區紡織産業規模在全國縣級區域中名列前茅,産值高、從業人員衆多,集群發展程度高,産業鍊完整。目前的問題集中在環保,産業+市場+文化和創新管理三個領域。
柯橋各個區域對紡織産業有專業的分工協作,一方面按照“集聚區、提升區和退出區”的格局推進印染産業集聚發展,将全區印染企業從現有的200家整合到100家左右,并全部集聚到濱海工業區,努力打造成為具有明顯産業特色和較強國際競争力的産業集群;另一方面根據紡織産業塊狀分布的實際,結合工業小區整治,實施特色産業集聚工程,加強楊汛橋窗簾窗紗名鎮、漓渚針織名鎮、錢清輕紡原料名鎮、蘭亭針織名鎮、夏履非織造布名鎮、齊賢紡織機械名鎮等紡織産業特色名鎮的培育,全力打造省級特色小鎮——藍印時尚小鎮,打造紡織産業集約集聚、綠色高端發展的樣闆區。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商務局副局長柯永秀:
長樂已形成包括CPL、化纖原料(滌綸、錦綸、氨綸)、經編(含花邊)、染整和化學短纖維、棉紡兩條産業鍊,棉紡、化纖、針織經編三大産業工業産值居福建省首位,在國内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的困難有以下方面:
一、20%~25%的企業處于常年缺工狀态,在現有用工15萬人中大多數為外地人。
二、用地緊缺,目前高科技與數字産業發展占地多,紡織業受限。
三、與房地産等行業相比效益較差,導緻銀行支持力度小。
四、同質化較為嚴重。
長樂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增強研發設計能力,加快進行技改,走智能制造之路,大力引進技術人才,加強交易、服務平台建設。
浙江省海甯市經信局局長姚曉東:
海甯的紡織産業集經編、家紡、皮革皮草為一體,産業規模大,從業人口多。海甯的紡織産業從組建幾個小型企業發展起步,逐漸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是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發展縮影,也是紡織集群發展的一類典型代表。如今,海甯紡織産業組建了産業園區、服務中心,不斷完善各類産業配套,正把産業發展不斷推向現代化。現有問題有以下方面:
一、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紡織産業産值占比下降,特别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
二、家紡智能改造推動力度不夠。相對來說,由于家紡和皮革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機器換人的難度較高;經編行業較好。
三、品牌認可度不夠。
四、知識産權保護力度較為薄弱。
五、工業設計人才缺乏。
六、家具和紡織産品出口要加稅。
浙江省出台加快傳統産業、塊狀産業提升工作部署,針對三大産業制定了提升方案,按照每個行業出針對性政策,進行精準扶持。比如家紡行業加大參展力度,經編行業主要解決貿易壁壘問題,皮革行業加強個性化定制。對于行業領軍企業,從兩化融合、設備改造入手進行調整升級,規範低、散、亂的皮革家紡小企業發展,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措施。
希望能夠減低企業所得稅稅率、提高商品出口退稅率、降低銀行貸款利率基準、适當降低社保費用基數、規範行業上下遊、給予出口企業政策支持。
江蘇省江陰市行業管理中心科長馬駿:
江陰市紡織服裝産業經濟體量大,占當地工業比重高(26.64 %),産業鍊完整;區域内的周莊鎮(化纖、棉紡織)、長泾鎮(粗紡呢絨)、祝塘鎮(針織服裝)、顧山鎮(針織服裝),都是紡織服裝名鎮,在産業上互相搭配,首尾銜接、相輔相成;江陰市的紡織服裝産業以大型企業占主導為特色,海瀾集團、三房巷集團、陽光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的産值就占據了全市紡織工業的主體;由于大企業集中,在科技研發、模式創新等方面力量雄厚,對集群内的中小企業乃至全國同行都起着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
廣東省虎門鎮服裝管委會主任譚志強:
虎門鎮的紡織服裝産業,以女裝、童裝、休閑裝為主,聚生産加工、市場交易、物流聚散為一體,成為了我國以紡織産業為主導的特色名城。虎門的服裝産業,經濟體量大、市場繁榮,與産業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台完善。随着電商、物流的迅猛發展,虎門的服裝服飾産業又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機會,正在更新業态,實現集群的升級發展。
實體經濟是地方經濟的主體,提升實體經濟競争力才是未來競争的關鍵,虎門紡織服裝産業未來主要從提升、引進等方面着手調整升級。
在提升方面着力進行科技創新,一方面是設備引進,另一方面創意、設計的提升更為重要,虎門鎮計劃打造時尚公社,聯合萬科集團引進5000~8000位設計師組成設計團隊。
在品牌方面,設計、面料、品質都是基本因素,虎門将集聚新型服裝生産園區,引進設計、銷售等平台。
山東省濱州市經信委副主任孫轶修:
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濱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1300億級紡織産業集群”的目标。截至2017年,濱州市有紡織企業477家,其中規模以上112家,各類加工戶3000餘家,從業人員36萬餘人,形成了棉紡、染整、巾被、家紡、毛紡、針織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紡織工業體系,是濱州市十大産業鍊之一。目前,上市公司有魏橋紡織、華紡股份、宏誠家紡等,其中魏橋紡織位列世界五百強企業第163位。
浙江省桐鄉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行業辦楊國平:
近年來,桐鄉市打造産業園區和興建各類産業服務平台,不斷整合産業鍊資源,加強區域内各産業區的有機聯系,有效地促進了紡織産業的升級發展。以濮院毛衫集群為代表,培育出了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産業生态,通過市場調節形成了緊密的産業銜接與配套。此外,桐鄉市把紡織服裝産業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着力開拓工業旅遊的道路,在全國集群中也具有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福建省晉江市經信局副主任科員黃金發:
晉江紡織服裝業範圍涵蓋了從服裝用紡織品到家用、産業用紡織品,從嬰童服裝到成人服裝,從内衣到運動、休閑、正裝等為較完整的産品結構,市場競争力逐步增強,是全國紡織服裝産業擁有上市公司和知名品牌最多的地區之一。
目前,晉江多數紡織企業滿負荷運轉,特别是成衣企業品牌意識極強,一批品牌企業向時尚、年輕化轉型。同時,晉江紡織企業每年投入近億元進行創新,加快從粗放型向智能型轉型。希望政府和協會引導紡織服裝企業抱團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發展,增強企業的安全感。
廣東省普甯市經信局郭傑鑫:
紡織服裝産業是普甯市的第一大産業,占全市工業産值比重超過一半,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衆多,在當地培育出了深厚的産業基礎。普甯紡織品的電子商務發展迅捷,2017年已達到422億的銷售額,各種電子商務平台紛紛在普甯落戶,并獲得快速發展。普甯集群在産學研一體化方面,有較好的嘗試和運作,學校和企業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訓、輸送體系。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秘書長陳新年:
盛澤鎮以絲綢為核心,不斷拓寬産業領域,加快傳統産業的升級步伐,建造了門類齊全、規模巨大的紡織産業體系。近年來随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發展,盛澤鎮在發展絲綢文化旅遊、絲綢工業旅遊方面發力,探索我國紡織服裝集群升級發展的新路徑。
盛澤鎮在淘汰落後産能方面發力,去年減掉13萬台不達标設備。今年則分優秀、規範、政治、淘汰四擋,代替過去的“一刀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進才:
在座11家集群是我們紡織業的重點集群,稱得上世界級産業集群。紡織産業集聚發展對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重要貢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強我國紡織産業的全球競争力。世界級産業集群是一個新概念,目前沒有确切的定義,第一個特征是産業規模集聚,不僅僅是規模大,還擁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龍頭骨幹企業;也不僅僅是産業集聚,有一個充滿活力、協調高效的産業形态。第二個特征是絕大多數都強調設計研發,走創新驅動之路。第三個特征是綠色發展,從長遠來看對全球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
紡織産業集群之間需要這樣的交流,需要這樣互相啟發的平台。在座11家集群是紡織産業集群的代表,特别是這些千億級産業集群已經屬于世界級産業集群。但是,這些産業集群不滿足于現狀,瞄準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水平不斷前進。紡織強國建設的四個方面就是世界級紡織産業集群的标準,包括科技、品牌、人才和可持續發展。這是地方政府要研究的問題,也是行業要推進的發展方向。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
一、東部地區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怎樣更好地提高質量和效益是個嚴峻的問題。首先要以質量、效益為核心提高行業規範治理水平,其次是實行差異化政策提高企業創新水平,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優勝劣汰。這樣可能對端起發展有影響,但對長期競争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舉措。
二、通過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先進技術改造和品牌培育增加産業發展新動能。
三、政府通過提升服務質量改善企業生存環境,打造發展産業的載體,這是産業集群發展行之有效的做法。
各紡織産業集群目前面臨的共性問題:一是産業定位和認知,傳統産業要提高質量效益和影響力才能更好地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社會貢獻率。二是東部地區面臨環境保護、土地、用工等問題,可以通過提升勞動生産率,向中西部轉移等方式來化解。三是産業升級中面臨科技創新,人才、設計力量、品牌等問題,也需要通過轉型升級來解決。
産業集群是我國規模最大、最廣泛的、突出的經濟發展模式,産業集群和園區是各地政府發展經濟的着力點和抓手。産業集群是工業躍升的标志,我國已經有一批世界級産業集群。紡織是開放的行業,有競争力的行業,目前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快産業升級,加快強國建設步伐。國家正在着力改善制造業環境,工信部也在推進智能制造、提高行業綠色制造水平,推動創意園區與品牌結合等方面做出努力,着力為紡織産業集群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