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聯合紡織網 聯絡我們:852-2787 7180

波瀾壯闊40年 中國外貿發展邁向高質高效

中华纺织网 發佈時間: 2018-08-13
           40年的風雨曆程,中國外貿一路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鑄就了新中國曆史上外貿發展的壯麗史詩。在貿易強國的時代目标下,外貿發展更加優進優出、高質高效,創生出強勁有力、持續不息的生命力!

  在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征程中,對外貿易始終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開放為我國外貿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我國外貿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走過了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40年發展曆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貿易規模實現曆史性飛躍,我國躍升為排名前列的世界貿易大國,在全球經濟貿易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曆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我國外貿将提質增效作為發展目标,着力培育外貿競争新優勢,增強外貿内生動力,努力實現由量到質的跨越。當前的中國外貿,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外貿發展邁向高質高效,在實現貿易強國的偉大征途上加速前進。

  高速增長,外貿規模飛躍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在對外開放政策指導和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支持下,我國外貿揚帆起航,并很快迎來了第一個高速發展期。1978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隻有206億美元;1988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在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十年間,累計進出口總值達5998億美元,是1950~1977年28年累計額的4倍之多,年均增速達17.4%。10年間,我國出口額增長了3.88倍,年均增速達17.2%,我國出口總值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34位提升到1988年的第16位。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實施了沿海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積極鼓勵外資進入,發展“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極大地帶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進入90年代,随着外經貿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入,一系列重要的支撐政策持續不斷地為外貿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國外貿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貿易規模持續擴大。1991~2000年,雖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外貿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國仍實現了年均14.9%的增長速度,進出口年均增速高于同期世界貿易增速9.6個百分點。1994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2366.2億美元;1997年,進出口規模突破3000億美元;2000年突破4000億美元,達4743.1億美元。其中,出口規模從1991年的719.1億美元增長到2000年的2492.1億美元,年均增速14.8%。出口額在世界出口總額中的的比重由1991年的2.04%上升到2000年的3.92%,增長了1.88個百分點,出口總額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91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6位。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裡程碑,開啟了中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時期。入世後,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積極與國際規範接軌,我國原有的巨大出口潛力進一步釋放,出口呈現超高速增長态勢。同時,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大幅削減,國内進一步開放市場,進口規模也得以明顯擴大。自入世到金融危機之前的這段時間内,我國對外貿易一路高歌猛進,實現又快又好、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世界貿易史上少有的發展速度,世界貿易地位顯著提升。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001年的5096.5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32.5億美元,年均增長26.1%,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周期最長、速度最快、增速最穩定的時期。其中,出口由2001年的2661.5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4306.9億美元,出口規模擴大了4.4倍,年均增長27.3%。進口由2001年的2435.5億美元增加到11325.6億美元,增長了3.7倍,年均增速24.8%。我國貿易總額在世界上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6位躍至2008年的第3位,其中出口躍居第2位。進出口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001年的4.3%提高到2008年的12.4%。

  金融危機過後,我國外貿面臨着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内環境,以往依賴“勞動力、環境、資源”等低成本要素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支撐過去高速增長的條件弱化或消失,在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共同影響下,外貿進出口增速随之回落,中國外貿步入新常态,進入了增速變化和結構調整的轉折期。但是近年來,世界經濟複蘇有力,國内經濟穩中向好,支撐外貿發展的内外部條件逐步改善,在一系列有力的穩增長政策的發力下,後危機時代的中國外貿風雨兼程,頑強奮進,譜寫出國際舞台上一首動聽的中國外貿之歌。2009年,我國出口額達12016.1億美元,跻身全球第一大出口國。2013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41589.9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這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是我國堅持改革開放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大成果。201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41045億美元,世界貿易組織日前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稱,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居全球首位,對全球進、出口貿易的貢獻率分别高達10.2%和12.8%,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縱觀改革開放的40年發展,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增長近200倍,年均增速達14.5%。作為當前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已成為拉動全球貿易巨輪前行的重要推動力。

  優化升級,外貿質量躍上新台階

  改革開放的40年裡,我國外貿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由小變大的跨越,貿易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體現在:

  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我國出口商品從以初級産品為主到以工業制成品為主,從以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産品為主到以手機、集成電路和高新技術産品等資本密集型産品為主,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産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978~2017年,初級産品比重由53%下降至5.2%,工業制成品比重由47%上升至94.8%。1992~2017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占比由23%上升到58.4%。截至2012年,我國已超越德國、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機電産品貿易國。1996~2017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占比由17.5%上升到29.5%。進口方面,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資以及能源資源類産品進口一直保持增長。為了滿足新時代人民生活的需要,消費品成為當下進口的新生力量。

  外貿方式持續優化。1996年,加工貿易出口占比首次超過50%,占據了我國外貿出口的半壁江山。近年來,我國多措并舉積極調整貿易方式,一般貿易比重不斷提升,加工貿易比重逐漸下降,貿易方式持續優化。1998~2017年,加工貿易進出口占比由曆史最高值53.4%降至29%,出口占比也由當年曆史最高值56.9%降至33.5%。同期,一般貿易比重由36.4%上升至56.3%。此外,外貿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獲得快速發展,帶動外貿升級作用進一步顯現。

  國際市場布局不斷優化。20世紀80年代,我國貿易夥伴國和地區主要有港澳地區、西歐國家、北非、日本及東南亞各國。90年代初期,我國提出了市場多元化戰略,對外貿易國際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歐盟、美國和東盟是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國。近年來,在鞏固和深耕美、歐、日傳統市場的同時,我國加大了對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并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暢通,貿易夥伴網絡更加廣泛,國際市場布局不斷優化。

  外貿經營主體不斷優化。随着外貿經營準入制度的放寬,外貿經營主體形成了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并存的多元化格局。近年來,我國出台一系列鼓勵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外貿發展活力。民營企業發展潛力得到充分釋放,進出口規模快速擴大,出口占比顯著提升。2015~2017年,民營企業出口占比均居首位,成為拉動我國出口的主力軍。

  國内區域布局不斷優化。東部地區得益于地理區位、資源禀賦以及産業基礎優勢,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優先發展成為我國外貿的主體區域。随着東部要素資源比較優勢的轉變,近年來,我國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外向型産業轉移的政策,深入挖掘中西部地區外貿發展潛力,推動全國對外開放、對外貿易協調發展。政策落地實效顯著,2017年,中西部和東北三省的外貿增速均高于全國增速,區域協調性發展增強。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中華紡織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

紡織知識/ Textile knowledge
为什么定型后与定型前的颜色差异这么大?
為什麼定型後與定型前的顔色差異這麼大?
生産中常會遇到滌綸或含滌類織物染色出缸後布面、色光正常而再經下工序整理後卻出現色光不符即産生色變或局部出現斑狀、條狀色
纱线结构对织物舒适性及耐用性的影响
紗線結構對織物舒适性及耐用性的影響
一、對舒适性的影響1保暖性紗線的結構特征與服裝的保暖性有一定關系,因為紗線的結構決定了纖維間能否形成靜止的空氣層。紗線結
如何实现面料耐磨抗起毛起球性能?
如何實現面料耐磨抗起毛起球性能?
1、選擇在紗線和織物生産過程中不易起球的纖維。   2、在噴射染色機中進行前處理和染色時加入潤滑劑Lubsoft防止磨擦; 3、
什麼是人字斜紋布? 人字斜纹布是怎樣分类?
什麼是人字斜紋布? 人字斜紋布是怎樣分類?
人字形斜紋: 又稱山形斜紋, 機織物組織名。斜紋變化組織之一。山形斜紋是以斜紋組織為基礎組織,改變斜紋線方向,使其一半向右傾
精细!!鉴别纱线品种的方法
精細!!鑒别紗線品種的方法
各種纖維的鑒别方法一、手感目測法是根據纖維的外觀形态、色澤、手感及拉伸等特征來鑒别纖維,它可以分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例
2012-至今 聯合織造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並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