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産業變革新趨勢
生産方式智能化組織方式網絡化産業鍊條服務化生産過程綠色化
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不斷深入,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戰略布局,全球制造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并帶來制造業技術體系、生産模式、組織形态的重大變革,全球制造業發展呈現出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綠色化等新趨勢。
一是生産方式更加智能化。随着“大物移智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日益融入産品研發、設計、制造的全過程,推動産品生産方式的重大變革。主要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均把智能制造作為新一輪發展的主攻方向,一些跨國企業也紛紛加大對智能化改造、先進機器人研發的投入力度,傳統制造加速向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轉變。
二是組織方式日益網絡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普及,特别是互聯網的應用發展,帶來制造業生産方式的重大變化,也推動了制造業企業組織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内部組織扁平化和資源配置全球化成為制造業企業培育競争優勢的新途徑。與此同時,網絡發展帶來的衆創、衆包、衆籌、線上線下互動等方式,可以彙聚全球的創新資源為企業提供生産研發服務,網絡協同創新方興未艾。
三是産業鍊條服務化趨勢明顯。随着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服務化已經成為引領制造業升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标志之一。服務型制造日漸成為新的産業形态,推動制造業企業從單一産品提供商向産品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産業價值鍊重心由生産端向研發設計、産品銷售、品牌推廣和售後服務等環節轉移,推動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電子商務等新業态和新模式快速興起。衆多知名跨國公司的主營業務都已經實現了由傳統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
四是生産過程加速綠色化。随着制造業發展與資源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為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環境保護,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綠色化轉型戰略和理念,“綠色制造”等清潔生産過程日益普及,節能環保、新能源、再制造等産業快速發展,并成為發達國家重塑制造業競争力的重要手段。
◢應對産業發展新挑戰
産能過剩矛盾凸顯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傳統比較優勢弱化轉型升級難度較大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産業體系,總量規模大,參與國際分工程度高,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制造業總量規模全球第一,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競争力和創新能力亦有明顯提升。
經過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工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不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10年,我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為19.8%。到2015年,這一比重進一步上升至26.7%。
同時,我國制造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保持較快發展,2017年底,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10%左右。高技術産業快速增長和占比的提高也是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的重要表現,近5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3%以上。部分先進制造業前沿領域表現也頗為搶眼,2017年工業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同比分别增長68.1%和51.1%。
近年來,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快速增長,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08年的0.61%增加到2017年的1.1%左右,我國制造業技術水平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盡管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待解決。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産能過剩矛盾凸顯,産品供給不能完全适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需要提高供給側對消費結構升級的适應性和靈活性;二是“大而不強”問題突出,部分行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産品質量不高;三是傳統比較優勢弱化、成本高企、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體制機制制約等問題突出;四是産業向中高端邁進受到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新興經濟體“分流”的兩頭擠壓,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難度正在加大。
◢培育國際競争新優勢
提升基礎能力促進重點突破加強質量建設推動要素融合
為應對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競争,切實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争力,應把握發展機遇,不斷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培育制造業的國際競争新優勢。
一是全面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工業基礎能力直接決定了産品的性能和質量,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但長期以來,我國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發展嚴重滞後,使我國制造業長期處于全球制造業産業鍊的中低端,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必須加快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圍繞向中高端發展和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梳理出需要重點攻克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産業技術基礎等瓶頸制約,集中力量逐一突破。
二是促進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在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方面,着力攻克關鍵技術裝備,夯實智能制造基礎,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推進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在全面推動綠色制造方面,加快實施傳統行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引領新興産業實現高起點綠色發展,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在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方面,引導企業通過創新設計、供應鍊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等,延伸服務鍊條,促進服務增值;在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方面,重點支持輕工、紡織、機械等傳統行業技術改造、共性技術研發和核心零部件國産化,推動傳統産業内涵式發展,同時更好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實現清潔生産。
三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升産品質量、改善服務、技術創新的過程。為此,要把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作為增強企業和産品競争力的重要抓手,按照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部署,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提高産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
四是推進各類要素融合發展。随着制造業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步伐加快,制造業與相關産業和要素深度融合,催生了更多引領制造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态。為此,要把握“制造業+”發展趨勢,按照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的新要求,促進各種要素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産性服務業”“制造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産業加快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中國紡織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