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過去,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是選擇無視經過多輪的中美貿易談判所取得的成果。6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
對此,财政部16日淩晨發布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産于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同時公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
簡單地說,中國不挑事,但是美國打出一拳,中國絕對會同樣回擊一拳,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分量。近1個月以來,稍顯平靜的中美貿易關系,狼煙再起。而且這次,是要真刀真槍上陣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強加于中國頭上的戰鬥;但中國這麼強硬反擊,也确實可圈可點。至少四個很有意思的觀察點:
1、同等規模。美國瞄準的是500億美元中國商品,那對不起,中國就反擊你美國的500億美元商品。中國不是吓大的,來而不往非禮也。
2、同等力度。美國要加征25%的關稅,那中國也不客氣,這些開列的美國商品,同樣追加25%的中國關稅。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3、雷霆出擊。短短6個小時内,詳細反擊清單公諸于世;同時宣布,所有磋商成果,一風吹。中方應該成竹在胸,坦然應對。
4、嚴陣以待。按照美媒的報道,為報複中國的反擊,美國已拟定了第二份涉及中國商品的清單。但知情人士也向筆者透露,中方也已經拟好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反擊清單。既然美國你要戰,那我們奉陪到底。
清單之中,7月6日起加征關稅的商品包括未梳的棉花和棉短絨。
由棉花、棉短絨榜上有名,引發了熱議,加征關稅在即引發的一些相關問題思考,供參考:
1.我國對美棉進口量究竟有多大?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15.3萬噸,其中進口美棉50.5萬噸,同比增長91.57%。2018年1-3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34.38萬噸,其中進口美棉21.7萬噸,同比增長6.67%。
繼2017年我國對美棉進口數量幾近翻倍後,2018年美棉進口數量仍在增加。
2.美棉價格如何走?
6月15日,美棉ICE主力合約收于89.64美分/磅,下跌3.33美分/磅,跌幅3.58%。從本次中美貿易摩擦演變情況來看,每次雙方發布加征關稅清單之際,ICE均出現重挫。
短期内,中國對進口自美國未梳的棉花加征關稅屬于利空,美棉最終走勢還看出口量。
3.增發滑準稅配額如何影響棉花進口量?
6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2018年棉花關稅配額外優惠關稅稅率進口配額申請有關事項的公告》(2018年第7号),今年發放一定數量的棉花關稅配額外優惠關稅稅率進口配額(簡稱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80萬噸。
6月14日,中國棉花網發布的國際棉花價格指數(M)為101.06美分/磅,按照相關計算規則,此價格對應的滑準稅稅率為5.1%左右,最後折合人民币大約16800元/噸,内外棉價差僅千元。
就目前内外棉價差來看,外棉并不具備明顯價格優勢,加征關稅後,美棉進口成本上調或将影響中國進口美棉的數量。
4.我國對美國棉短絨進口情況如何?
2018年3月,我國棉短絨進口量為3611.676噸,同比下滑70.20%。3月我國棉短絨進口貨源主要來源于四個國家,土耳其、美國、土庫曼斯坦、印度,其中美國占比22.46%,居于第二位,進口數量為793.535噸,第三位土庫曼斯坦貨源量與美國相差甚小,785.594噸,占比22.23%。
我國進口棉短絨數量下降明顯,就當前進口分國别情況來看,美國棉短絨并非無可取代。
5.我國棉短絨市場情況現狀如何?
6月上旬,我國棉短絨多處有價無市狀态,多地暫停報價,部分地區報價走低。多地化纖廠、精制棉廠停工,棉短絨采購暫停,制約其采購量,雖然廠家對棉短絨有挺價心理,但受需求長期不佳影響,棉短絨仍将保持弱勢穩定狀态運行。
當前,我國棉短絨市場存在供需矛盾,直接影響棉短絨消費量。
總體看來,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和反複性,亦存在轉危為機的不确定性,棉紡行業亦當提高重視,謹慎對待。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