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表示,首先要堅持創新驅動,實現産業升級新突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對此,我雙手贊成。去年年底,我們與江南大學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了紡織研究院和江陰産業研究院。接下來我們還将與更多的高等院校合作,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合作前提,整合資源,在功能纖維材料領域開發高附加值、高品質、有特色的産品,并且将在紡紗新技術、數字化紡織、紡織生物技術和高端紡織品等方面開展原創技術研究,秉承‘敢叫市場跟我走’的理念,引領時尚産業新趨勢。”
“制造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隻有在材料、技術、産品+服務的全方位發展,才能不斷催生和孕育新技術,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們引進‘互聯網+’,采用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的CTM制造模式,為消費者訂制個性化服裝。為适應消費升級,我們推出了毛紡面料用于家居家裝新用途,市場反應強烈。去年我們創立的大學生畢業季服裝品牌,直接對接大學生‘雙創’平台,目前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的33所高校建立門店,吸引了一大批學生團隊參與。實踐證明,隻有堅持創新,才能實現企業不斷地轉型升級。”
創新從教育做起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與陳麗芬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次參加兩會,他最為關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就在3月5日上午,全國人大會開幕前,剛一進人民大會堂,高嶺就被央視網等多家媒體團團圍住,問起關于雙創與高校教育結合等問題。
在昨日下午的陝西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高嶺表示:“要加快形成政府、高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态,保障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建設覆蓋教育全環節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機制,增強企業和社會各界與高校合作的内生動力,探索大學生創業項目與社會支持的對接模式。同時要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評估标準。”
高嶺建議要在遵循創新創業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全面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評價等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逐步建立健全以學生為中心、支持創新創業學習的人才培養系。
另外,他還指出,西部地方高校創業基金的金額還是人數比例都顯著低于東中部院校及985及211高校。為此,建議國家加大對西部地方高校創新創業基金的支持力度。
向高質量看齊
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标達标,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陳麗芬表示,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完善質量誠信、質量評比、質量監督等制度,将質量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施質量一票否決,讓質量第一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追求和時代精神;面向産品的質量評價體系可由質量誠信、标準水平、環保安全性、穩定可靠性等指标構成,在社會上形成優質優價和理性消費的氛圍,真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織造車間擋車工馮麗朝也表示,從石家莊市紡織行業的情況來看,近年來創新乏力,内生動力不足,産品以低中檔、低附加值為主體,同質化競争激烈,喪失提價主動權,難以消化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價格等要素成本上漲。
去年以來,由常山集團承建的石家莊市高檔服裝面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新型天然纖維、功能性纖維、差别化纖維和高性能纖維等高附加值紡織面料,着力加大研發攻關力度,發揮了行業研發創新平台的帶動作用,取得較好效果。
在當前市場競争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工業企業真正拼的就是自主創新能力。尤其是紡織等充分競争類傳統産業,更需要通過創新驅動、技術進步,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問題。建議河北省以研發創新為抓手,幫助扶持工業企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加速智能化改造
昨天,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指出:要發展智能産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對此,陳麗芬表示:“從中央到地方的這些政策導向,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制造業又将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近年來,我們積極學習探索和研發适合本行業生産特點的智能制造技術。到目前為止,大數據、智能人模塊在紡織和服裝的生産過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廣應用。我們的智能化自動染色系統,将染料助劑自動配送系統與全自動毛條染色系統進行無縫對接,根據數據庫中預存的染色工藝自動化選料,并進行實時監控,成為國内唯一實現此功能的染色系統。”
去年5月,陽光集團第一條襯衫智能化生産線投入運行,随後又增加了3條襯衣生産線、2條西裝生産線,既緩解了用工緊張,又滿足了當下服裝生産批量小、品種多、轉換快的市場需求,生産效率提升30%~50%。
今年6月,由無錫本土企業為主的制造業龍頭企業将聯合發起并主辦雪浪大會,以無錫全球物聯網基地為基礎,以雪浪小鎮為載體,建設數據智能領域的創新平台,着力探索解決中國制造業數字化進程中的三大關鍵問題。陳麗芬表示,陽光集團将以發起人身份積極參與,廣泛對接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企業等海内外創新資源,構建大數據平台,實現一線成衣,率先實現紡織智能制造,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紡織智能化工廠的新标杆。
加快全球布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随着大批國外品牌的湧入,随之而來的不僅僅是國外的産品,還有外來的文化。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近幾年,随着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們的産品走向了世界,但相應的品牌和文化輸出卻明顯不足。品牌建設和增強“文化自信”任重道遠。
“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有中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但是,國際認可度高的中國民族品牌已然不多,世界名牌更是屈指可數。”全國人大代表、東方國際集團上海紡織裝飾公司副總經理王偉說,擦亮民族品牌,讓民族品牌走向世界,不僅事關中國在全球貿易版圖中的競争力,而且承載着中國文化輸出的重任。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國有企業在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如何讓民族品牌更好的走出去。”王偉對民族品牌很有感情。她說,像三槍内衣、皇後家紡、414毛巾等老字号都有八九十年的曆史,而今通過創新轉型,也有了新氣象。“民族品牌要先赢得本國消費者的認可,這樣才能穩紮穩打走向世界。要培養老百姓樹立‘使用國貨為榮’的社會價值觀,‘三槍’80年來長盛不衰,就在于不懈創新,赢得了國内民衆的信任”。她建議将品牌戰略層面,盡快研究出台幫助我國民族品牌轉型升級,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相關政策,提高中國企業的全球競争力。
對此,陳麗芬也表示,隻有讓我們的自主品牌走出去,讓我們的文化走出去,才能擴大中國制造的影響,提升中國品牌的形象。
一直以來,陽光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與多家國際著名品牌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鍊關系,陽光呢絨在美國、日本、歐洲市場占有率分别達到12%、20%、10%,樹立了中國制造的良好形象。近兩年,陽光去海外投資建廠,不僅是為了生産制造的轉移,更是為了輸出自己的品牌,輸出中國文化,使全球市場上既有高質量的中國制造,更有叫得響的中國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中,什麼讓你印象最深刻?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
印象最深:報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制造強國建設”。
感受:作為一名來自紡織制造業企業的代表,聽了總理這番話,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
印象最深:報告明确提出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感受:我完全贊成,很受鼓舞,更添幹勁。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國際商貿學院董事長趙超:印象最深:“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感受: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職業教育,鼓勵産學融合,在應用教育方面要加大實踐,我們的辦學思路和國家的方向是一緻的。通過産業實踐,專業和職業的結合更強,實現教育的價值,實現人才的不浪費,讓人才的培養更加學以緻用。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森馬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
印象最深:“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感受:在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在短短30年内就讓6.6億人脫貧脫困。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舉。同時,也沒有一個國家敢提出全面脫貧的目标。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的勇氣和擔當。特别是在最近幾年,黨中央一直把脫貧工作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在全國範圍内,打響了全面脫貧的攻堅戰。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方勇:
印象最深:“積極的财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要把寶貴的資金用更多用于為發展增添後勁、為民生雪中送炭。”
感受:感到國家在為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幸福給予了極大的關切。
全國人大代表、濱州亞光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星:
印象最深:“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感受:在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要創新的内容很豐富。比如,傳統行業應該加大創新力度,領先達到國家标準。
全國人大代表、恒豐集團員工王曉菲:
印象最深:“對民營企業要傾注更大的扶持力度,包括明确提出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
感受:我回到企業後要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傳遞給工友們,在開展企業員工培訓時,也把政府要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這個消息帶給員工。
全國人大代表、鹹紡集團一分廠趙夢桃小組組長何菲:
印象最深:“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
感受:這使我們廣大工人備受鼓舞,進一步增強了工人職業的幸福感以及獲得感。
全國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團縫紉操作工李承霞:
印象最深:“健全勞動關系協商機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視,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業成為我國發展的突出亮點。”
感受:作為一個普通百姓,《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對未來的生活、就業都充滿了發展的信心,增加了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動力分廠弱電班長吳友勝:
印象最深:“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的比例,以及電網的收費價格。一般性工商業用電平均降低10%。”
感受:一系列減稅降負的政策,對企業整體降低成本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