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随着ICE主力合約上漲,國内皮棉累積成本不斷升高,市場預期紡織企業和棉花貿易商詢價、補庫的意願強烈,鄭棉CF1805合約也不失時機的重回15000元/噸以上,整個期現市場多空雙方逐漸趨于勢均力敵,15200元/噸成為連續幾日争奪的目标。
一些期貨公司、棉花企業表示,2017/18年度兵團棉花即将銷售殆盡,市場上除幾家大型貿易采購商外,可供出售的資源已非常有限;再加上新疆地方棉花資源多在大型軋花廠、貿易商手中,本年度高品質、高等級、高可紡性棉花供不足需,5-7月份新疆地方棉花疆内提貨價上行至16500-17000元/噸乃至測試17500元/噸的預測時有出現。
據統計,截至3月4日新疆棉累計公檢493萬噸,占本年度全國棉花累計公檢總量的95%;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1月份預測2017年度國内棉花産量為612.7萬噸,其中新疆棉産量占80%以上。因此供給來看,新疆棉的銷售進度對本年度棉價、買賣雙方心态及涉棉企業參與儲備棉輪出競拍的影響非常突出。
那麼,2月底新疆棉到底簽約銷售了多少呢?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顯示,截至3月2日,新疆銷售242.4萬噸,約占2017/18年度新疆棉總産量的48%。另外,近日某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新疆棉的銷售進度已接近50%。
“霧裡看花”是各方對新疆棉實際進度的評判,從筆者1、2月份對石河子、奎屯、博樂及阿克蘇、巴楚及庫爾勒部分棉區調查來看(不包括兵團),2017/18年度機采棉的整體銷售進度仍明顯快于手采棉,截至2月底,部分北疆地方軋花廠皮棉銷售進度已達到70-75%,隻剩少量中後期收購的低馬值或低斷裂比強度的資源待售;而南疆一些手采棉企業雖然開秤稍晚,但“快加工、快銷售、快回款”的操作為主,因此春節前基本實現貸款“雙結零”, 銷售進度達到70%左右(長絨棉加工企業的出貨進度稍慢)。筆者的看法是地方軋花廠的棉花銷售進度雖然因品質、價格、移庫等問題低于兵團,但整體簽約(含已售,但買賣方均未從疆内監管庫提貨的資源)銷售進度已達到或超過55%,甚至簽約進度有望達到65%。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大耀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