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疆實施棉花目标價格改革以來,棉花生産進一步向優勢産區集中,優質産區棉花産量在全疆占比提升至70%以上。同時,新疆通過實施加工資格認定、專業倉儲、在庫公檢等制度,促使棉花各環節質量意識提升,旨在打造新疆棉花品牌。
2017年,新疆結合國家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劃定工作,劃定全區優勢棉區1800萬畝,強化優勢棉區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使低産、次宜、風險棉區逐步退出棉花種植。同時,全區逐步推行棉花主栽品種“一主兩輔”的用種模式,棉花主産區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棉花主栽品種,使棉花生産與下遊産業緊密對接。通過一系列舉措,從棉花源頭開始提高棉花質量的效果逐漸顯現。作為棉花主産區,近年來新疆多舉措并行,不斷優化棉花種植結構,提高棉花質量,使新疆棉花産業呈現出新的氣象。
質量先行
挑選優質棉種
好棉花是種出來的,新疆棉農已深谙此道。他們不再單純追求棉花的産量,而是更看重棉花的質量。而棉花好不好,選種最關鍵。以前,棉花品種“多、雜、亂”,種出的棉花質量也不一樣,棉花品質良莠不齊,不僅軋花廠和紡紗廠很難生産出高質量的産品,而且也直接影響到棉農收入。
棉花品種的統一,從根本上奠定了棉花質量提升的基礎。新疆阿瓦提縣農業局局長毛朝勝表示,以前阿瓦提縣棉花種子經銷店有100多家,棉花品種有上百種,現在,全縣的棉花品種穩定在10個以内,棉種“多、雜、亂”的局面有效緩解。新疆沙雅縣新墾農場是一家有着20多年曆史的國有農場,經營10萬畝棉田。最近幾年,新墾農場正發生着巨大變化。2016年,沙雅縣種子主管部門經過對比試驗後,從市場中的上百個品種裡,确定了1個長絨棉品種和5個細絨棉品種,在全縣範圍内推廣種植,新墾農場的棉花品種也由此得到統一。
此外,目前阿克蘇地區每個植棉縣(市)已按照1~2個主栽品種、2~3個搭配品種的要求,種植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棉花品種,不僅增加了棉農的收入,而且農戶種棉積極性大大提高。
按需定産
推廣訂單式種植
自棉花供給側改革以來,下遊企業對棉花質量要求提高,加工企業為促進銷售,不得不提高收棉标準,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種植、管理、采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調整,棉花整體質量越來越好。
棉花提質增效,不僅僅在于單純的品質提升,還有賴于市場及現代農業的引領。在棉花供給側改革大潮中,訂單農業作為市場和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掌舵着棉花産業的發展。客戶需要什麼棉花,農戶就種植什麼棉花,既解決了銷路,又滿足了市場所需。
在這方面,有的新疆棉花企業就探索出了一條“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不僅提升了棉花質量和市場競争力,更增加了農民收入。對合作農戶的棉花種植采用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等措施,實現全程監控和指導。訂單農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規模化生産、組織化經營、機械化采摘。據統計,阿克蘇地區糧棉及特色農産品加工企業有326家,實現“訂單種植”面積317萬畝,帶動了30餘萬農戶增收,戶均增收1244元。
訂單農業使棉花産業上下遊銜接更緊密,産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棉農更加重視品種,加之全疆農業系統的調控和引導,棉花品種正在向“少、優、精”的方向轉變。
機采模式
推動農業降本增效
根據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新疆地區棉花累計加工495萬噸,其中,按照棉花采摘類型來區分,機采棉占比47.6%,手摘棉占比52.4%,與去年同期相比,機采棉占比增加11.9個百分點。其中南疆地區、阿克蘇、喀什、巴州地區的機采棉加工量總計6.6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0.47萬噸有大幅度增長。
對于南疆地區棉農來說,每年到了拾花時節,最頭疼的就是找人拾花。阿克蘇地區作為新疆産棉大區之一,每到棉花采收時節,需要大約10餘萬名拾花工,近幾年随着内地來疆拾花工人數的銳減,找不到拾花人員成了衆多棉農的煩惱。
為解決棉花采收成本較高的難題,促進棉花生産持續增收,阿克蘇地區從2011年起試點推廣機采棉種植模式。去年,全地區機采棉示範推廣面積達到76.31萬畝。據介紹,采用機采棉一膜六行模式種植,棉花畝均可增産籽棉75.3公斤,畝均增收400元;采用機械采摘比人工采摘畝均節約成本500元,幫助棉農畝均增收900元左右。2017年,機采棉模式就為阿克蘇地區棉農節本增效近7000萬元。
如今,随着政策、措施的效力逐漸顯現,棉花産業呈現出新的氣象,棉花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産業銜接更加緊密。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棉花加工企業為适應市場對質量的需求,主動改進生産工藝,提高棉花質量,這又進一步要求種棉戶優化品種、加強田間管理、規範采摘過程,從而提供優質棉花。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中國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