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成效顯現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小企業與創新創業研究室主任賀俊對本報記者分析,相對不平衡仍是目前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包括先進制造業與傳統制造業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及行業内部發展水平的差異。這種不平衡要求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近年來,中國在這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且有不少積極變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日前表示,大力振興制造業取得重要進展。制造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快。前三季度,電子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分别快于整體工業7.2和4.4個百分點,這兩個行業成為今年拉動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快于整體工業1.1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快于整體工業增速6.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從最新公布的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來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發力的帶動下,汽車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行業PMI均位于53.0%以上的景氣區間,明顯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
影響力不斷提升
随着中國制造業加快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轉變,“中國制造”的品牌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工業品出口達到1.99萬億美元,占全球的1/7,是最大的工業品出口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産品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6年機電産品和高技術産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的比重分别達到57.7%和28.8%。
在美國,現在很多人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腳下踩的,都是“中國制造”。日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國波士頓橙線地鐵車下線引發了波士頓民衆、媒體的高度關注。據悉,這批地鐵車輛預計在今年12月份運抵美國,屆時,當地民衆的出行将不再受限于既有線路運營幾十年的“老爺車”,出行體驗将得到極大改善。
德新社報道稱,令人震驚的是,德國年輕一代對“中國制造”的認同感更高。在18至29歲的群體中,82%已是“中國制造”的消費者。德國權威質量管理機構德國質量協會(DGQ)和德國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10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約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的質量20年後會更好。
促升級深度融合
關于制造業的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培育若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認為,十九大報告中反複強調“質量”二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和理解先進制造業的全新角度:先進制造業要質量高、效益好。因此,先進制造業并不單指技術上前沿和領先的産業,也不僅僅是指新興産業,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後如果具有了質量高、效益好的特征,也是先進制造業。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成為關鍵。賀俊指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将成為影響全球發展格局的重要部分,将這些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提升企業生産質量和效率,推動智能制造發展,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進而助推中國制造業加速提質,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攀升。
推動深度融合,相關政策措施已開始推進。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結合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加快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