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新聞分析:中國服裝業如何玩轉全球“朋友圈”?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
在新的産業技術變革浪潮下,中國服裝業正在用創新書寫着新的時代名片。從加工制造到輸出技術、模式、理念,“出海”方式悄然變化,世界看待中國服裝業的目光也随之改變。
在近日召開的2017中國服裝杭州峰會上,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時尚業内人士、企業家、學者認為,中國服裝業正在化市場競争為市場合作,玩轉全球“朋友圈”。
勾勒“新制造”名片
“如果說過去中國服裝聞名于世的是成本與制造質量,那麼現在則增添了設計與時尚的味道。”印度服裝制造商協會會長梅塔在會上說,中國服裝業的設計能力與創意孵化速度讓他驚歎,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品牌受到包括印度在内的多國市場歡迎。
告别傳統加工制造,中國服裝業正通過理念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努力革新自身面貌,從賣産品到輸出時尚、文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擁有全球“粉絲”,引領時尚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紐約時裝周上,中國設計師品牌TAORAY WANG的發布引發全球時尚買手、媒體關注。簡約大方的設計輔之以流暢利落的剪裁,将東方哲學理念通過色彩與元素的搭配點綴其中,讓這場秀兼具東方神韻與國際範兒。TAORAY WANG品牌創始人王陶認為,中國設計早已告别簡單元素的堆砌,正在将傳統文化的靈感與全球創意對接,更加具有時代風格。
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和品牌作品亮相世界知名時裝周、時尚展會,中國品牌也加速“走出去”,在世界舞台嶄露頭角。
除了設計,中國服裝業也在夯實制造基礎,并在智能制造、協同制造等領域打響品牌。轉型中的中國服裝業在全球時尚産業發展中找到新坐标。
探尋更廣泛合作
越是面臨下行壓力,越要在更廣闊範圍尋找出路。抓住建設“一帶一路”等契機,中國服裝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範圍進行優質資源整合,塑造競争新優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會上說,由于擁有資源禀賦,紡織服裝業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産能合作引領性産業,正呈現産業集聚的趨勢。此外,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商貿環境的不斷改善、人才資本等加速流動都将為企業“走出去”營造環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報告顯示,當前,企業進行國際布局的主動性明顯提升,海外投資廣度和深度都在拓展。在上遊原材料面料方面,在越南,華孚色紡、雅戈爾、魯泰等企業棉紗産量超過越南總産量一半;在制造領域,如意集團等企業正在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智能制造合作,構建與之産能緊密配合的接單模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目前我國紡織工業品出口額達到3000億美元量級,随着合作模式、區域延伸,越來越多企業将跨國建設原料基地,目标市場屬地銷售品牌建設和渠道開拓能力将提升。
“屬地企業也通過合作、協調,用優勢互補的方式獲得共同發展。”梅塔說。
共建創新生态體系
和以往不同,如今服裝業“出海”不僅是産品“走出去”,新模式、新技術、新理念也走出國門,在更廣闊空間“生根發芽”。
國内服裝品牌之禾創始人葉壽增告訴記者,随着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産品的文化和心理認同至關重要。比起傳統百貨,集合服裝、書店、畫廊、餐廳的空間商業模式更加貼合市場需求。之禾打算将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推廣到巴黎等地,領轉型風氣之先。
加工企業不再隻賺制造的錢,設計師也能分享全産業鍊的紅利。越來越多企業探索建立跨境合作平台,創建協同制造模式,用“長闆”碰“長闆”,提升産品附加值。此外,體驗經濟、共享經濟等模式也在展開,中國文化與當地文化交融也催生出更多新創意。
“以‘一帶一路’為例,沿線國家有着豐富的文化創意資源,将其轉化為生産力,也是未來服裝業合作發展的主要方向。”孫瑞哲說。
他認為,服裝業“出海”正在從産業承接轉為生态體系建設。植入智能制造的“智慧之芯”,營造創意生态的“情感之境”,保障綠色消費的“永續之業”,中國服裝業将擁有更廣泛的全球“朋友圈”,加快向時尚産業轉變。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央視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