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機器人很快就會搶占這些工人的飯碗。四年前,耐克投資了一家名為Grabit的初創公司。這家位于加州陽光谷的公司利用靜電吸附力來讓機器操控物體。耐克最近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第一批客戶之一。
上個月,Grabit給耐克制鞋工廠提供了數台鞋面組裝機。這些組裝機的工作速度是工人的20倍。今年年底,中國和墨西哥的耐克工廠也會配備10多台這樣的機器。耐克正在試圖改變制鞋業對大量勞動力的依賴,讓制造工廠搬到離美國和歐洲的大型消費市場更近的地方。
當前,幾乎每一家生産實體商品的公司都對自動化感興趣。比如,汽車制造業多年來一直使用機械手臂取代部分工人勞動; 亞馬遜 每年舉辦一次機器人大賽,評選出可以最靈活抓取物體的機器人。對Grabit來說,跟耐克的合作表明,其産品已經引起全球知名服飾廠商的關注。
盡管Grabit的字面意思是“抓住它”,但這家公司的創新不在于讓機器人學會模仿人類的抓取動作。這家公司使用的是由電極組成的面闆。這些電極通電之後會産生吸附力,吸住幾乎任何靠近它們的平面物體。Grabit的首席執行官格雷格-米勒(Greg Miller)稱,這使得Grabit的機器人能完成機械手臂永遠不可能做到的動作。
Grabit創始人哈沙-普拉拉德
Grabit機器人的創意來源于位于加州門洛帕克的知名非營利性研究所SRI。Grabit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和産品官哈沙-普拉拉德(Harsha Prahlad)先前在SRI研究爬牆機器人,後來他發現,真正的機會在制造業和物流業。于是在2013年,他讓Grabit從SRI獨立出來,成為一家新公司。Grabit已經獲得了25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者包括電子産品制造商Flex、服裝制作商Esquel和韓國三星公司。普拉拉德擁有30多項跟靜電引力相關的專利。
Grabit公司的制鞋機器人看起來像超大号的三明治機。它們可以跟工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軟件先确定如何将制作鞋面的材料疊起來,然後讓燈光照亮玻璃桌面的某些部分,指示工人把材料放到這些位置。接着,一個被靜電吸附面闆覆蓋的平台降下來,吸住這些材料,并将其轉移到部分完工的鞋子上方,關掉電極的電源,把鞋面材料放到合适的位置,最後把所有材料送進熱壓機。工人整理鞋面材料耗時10到20分鐘,而Grabit的機器人隻需50到70秒鐘就能完成同樣的工作。在八小時的輪班期間,一台由一個工人監控的機器人可以制作300到600雙鞋子。
根據耐克提供的數據,該公司在全球擁有591家工廠,總共雇用了超過100萬名工人,其生産嚴重依賴亞洲的廉價勞動力市場。耐克希望将生産轉移到美國和歐洲。該公司先是在俄勒岡州設立了一個先進生産技術研發部門。2015年,耐克又宣布與其制造合作夥伴Flex合作研發新技術。耐克公司首席運營官艾瑞克-斯普朗克(Eric Sprunk)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表示,Grabit“ 在戰略上與耐克在推動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努力相契合。”耐克的主要競争對手,比如阿迪達斯和安德瑪,也制定了相似的目标,正在研發各自的先進制造技術。
自動化是影響耐克把工廠搬回美國的計劃的重要因素之一。耐克在美國設立了49個工廠,平均每個工廠雇用了130名工人——耐克在中國的工廠平均每家雇用了1300名工人。耐克的美國工廠專門研究高科技氣墊,而不是完成制鞋的整個流程。格雷格-米勒認為,雖然把工作交給自動化工廠可能會引起部分工人下崗,但效率更高的生産工廠也會為這些工人創造更好的其他工作機會。
Grabit公司陽光谷總部的制鞋機器人
技術市場情報公司ABI Research的機器人、自動化和智能系統部門研究總監丹-卡拉(Dan Kara)表示,機器人價格高昂,性能平平,目前還不适宜大量應用于服飾制造。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勞動力和機器勞動力之間的平衡将會被打破。卡拉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個未被充分開拓的市場。在經濟壓力下,制造商們希望生産變得更加高效。”
Grabit稱,對機器人制造商來說,單單服飾行業就是一個規模達200到300萬美元的巨大市場。一台機器人售價超過10萬美元,客戶還需要支付軟件服務費,還需定期更換靜電吸附面闆。
風投公司Builers VC的吉姆-金(Jim Kim)稱,跟服飾行業相比,電商行業能給Grabit帶來更大的機會。Grabit生産的靜電吸附傳送帶能夠以很陡的坡度運行,而且能夠穩穩吸住箱子,不讓它們掉到地上。在箱子到達合适的地點之後,軟件會指示傳送帶斷電,箱子随之滾落到目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