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靡全國到銷往四線城市
武漢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生産基地和集散中心。“漢派服裝”上世紀90年代崛起,尤其是1995~1997年間,武漢的服裝企業達到2000多戶,當時中國10大女裝著名品牌中有6個為漢派服裝品牌,多家男裝企業曾名列全國同行業前列,武漢一度成為中國服裝産業重鎮,引領國内服裝産業發展。
一直到本世紀初,漢派服裝仍能與海派、粵派、浙派平起平坐。在中國服裝協會評選的全國女裝60強中,武漢占據9席。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5年前:因銷售業績不敵外地品牌,難以完成1年300萬元的銷售目标,約10個漢派服裝品牌被武漢廣場清退。
在大量國際、國内品牌的不斷擠壓下,漢派服裝在本地市場的份額迅速下降,年銷量僅5%,更多的是銷往武漢周邊地區以及全國三四線城市。
是何原因造成漢派服裝滑鐵盧般的衰落?武漢市經信委走訪調查發現,在武漢1600多家服裝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50家,而杭州、青島、甯波的規模以上企業數分别是1250家、748家、437家。
單個企業規模來看,武漢僅愛帝内衣一家的年産值超過10億元,而甯波雅戈爾産值已突破40億元,青島即發的産值更是突破了100億元。
産值差距的背後實際上是研發投入和産業配套的差距。
長期以來,武漢服裝産業主要以生産代工為主,沒有向創造型、創意型産業轉變,一直處于價值鍊低端。以品牌數量為例,深圳服裝擁有國内知名品牌100多個,甯波服裝擁有中國馳名商标11個(武漢僅5個)、中國名牌産品11個(武漢僅3個)。
由于缺乏創意設計環境,本地培養的專業人才80%以上都離開了武漢。一位畢業于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深圳服裝設計師直言,在武漢,80%以上的高端面料、輔料及飾品都需要外購,但在深圳就沒這個煩惱,設計師能夠專注于設計和品質。
此外,眼下,服裝業積極擁抱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湖北服裝企業從事電商的不足50%,也遠遠落後廣東、福建、浙江等服裝大省。
重振漢派服裝培育5大全國名牌
為推進漢派服裝産業轉型升級,重振漢派服裝曆史輝煌,武漢啟動“重振漢派服裝行動”,力争5年内全市服裝産業産值突破2000億元。
設立漢派服裝品牌發展基金,規模為10億元,打破資金瓶頸,培植漢派服裝龍頭品牌發展,培育5家全國乃至全球暢銷品牌,推動3家企業挂牌上市。
拟與武漢紡織大學合作,建立漢派服裝設計研發中心,提供高端時裝設計、設計管理與咨詢等服務,設立漢派服裝新技術應用實驗室。與江漢大學合作設立漢派服裝學院,培養及培訓營銷管理、服裝設計、品牌電商等專業人才。力争每年吸納服裝相關大學生近2萬名就業創業,成為多所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建立産銷一體化模式,支持市内服裝工業園發展智能化供應鍊管理,使漢派服裝成為全國服裝産業成本窪地,提升産業競争力。
立足漢口北打造漢派服裝營銷總部,在主流電商品台開設漢派服裝網上專賣店、旗艦店,建立并激活線上銷售渠道,打通線上線下的營銷渠道。并且發揮漢口北開展國際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優勢,邀請國際買家駐點采購,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漢派服裝展銷中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表示,與國内活躍的區域服裝流派相比,當前漢派服裝企業普遍存在資本乏力、設計平平、人才匮乏、渠道狹窄等發展瓶頸,新的行動方案把脈精準,瞄準漢派服裝産業最薄弱的領域,整合了産業、智力、金融等資源,将全面激活漢派服裝企業活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時尚産業集群,重塑漢派服裝新的時代輝煌。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中國服裝工業網
本文僅供參考閱讀,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