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這跨年之際,請大家跟随《我們都在服裝圈》創始人湯忠傳的視角,去預先領略下2016年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服裝業進入寡頭割據時代,行業品牌格局呈現啞鈴型
寡頭,意指為數不多的銷售者。在寡頭市場上,隻有少數幾家企業供給該行業全部或大部分産品,每個企業的産量占市場總量的相當份額,對市場價格和産量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旦行業寡頭出現,競争陣營就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經過2015年這一年的大浪淘沙,2016年的服裝行業寡頭中,奢侈品市場以Chanel、Louis Vuitton、Versace、Burberry、Gucci、Valentino為代表的将成為一大陣營;正裝及休閑潮流男裝市場将以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勁霸、柒牌、報喜鳥、雅戈爾、紅領、馬克華菲、卡賓、GXG為一大陣營;女裝市場将以ZARA、H&M、優衣庫、绫緻旗下的ONLY、VERO MODA,赫基國際旗下ochirly、Five Plus,格風服飾旗下的歌莉娅為主要陣營;運動裝市場中将以耐克、阿迪達斯、安踏、匹克為主要陣營,其他運動小夥伴将進一步衰弱,而童裝方面将以森馬旗下的巴拉巴拉,巴布豆、小豬班納、GAP童裝、優衣庫童裝為主要陣營。
2016年,随着宏觀經濟的持續走低,企業業績天花闆效應的不斷增強,迫使行業間的并購及重組的個案及速度都在加快。要麼是特大型企業,要麼是微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受利潤,規模,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下,已基本面臨被并購或者重組的命運,因此,服裝行業的品牌格局呈現出啞鈴型。
二、“小而美”的網紅經濟正走向成熟
“小而美”這一概念起源于馬雲在2009年APEC峰會上《未來世界,因小而美》的演講,“小而美”論其本質,是某種意義上的生态多樣化和可持續發展。它的核心在于對消費者需求的更大滿足。小不是市場小,是細分市場,滿足某個群體認同的需求;美是細節之處讓用戶感動,經營方式創新有新意追求極緻,産品、營銷、服務等多維度打造最佳客戶體驗;從大規模、标準化到聚焦消費者,個性化、人性化的回歸,滿足碎片化的需求,衆多小而美将構成未來商業發展的根基。
互聯網對單一而又特别需求的聚攏效應在空間和時間碎片化推動之下的網商創新,品牌新模式的變革正走向成熟。“網紅”,這個詞曾在許多人心目中幾乎是個貶義詞,如今卻上升到經濟現象的高度。按阿裡CEO張勇的話說:實際上今天會出現新的一類的族群,而這類的族群在互聯網的連接和交流當中, 自然被挖掘出來了。因為年輕一代對于偶像,對于同好者,對于明星的追逐,産生了新的經濟現象。
據淘寶平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已經有超過1000家“網紅”店鋪。而在2015年的618年中大促中,排名前十的女裝店鋪,有7家為“網紅”店鋪。因此,2016年的服裝行業趨勢中,“小而美”的網紅經濟将走向成熟,并不斷占領細分市場份額。
三、設計師品牌加劇衰亡
服裝行業作為時尚産業,是極為現實殘酷的,缺乏金援以及經營策略抵抗不了大環境,或是設計跟不上時代轉變,都很容易讓品牌說再見。
2015年12月初,蘇格蘭設計師Jonathan Saunders宣布辭去同名設計師品牌的創意設計總監職務,并且宣布其品牌Jonathan Saunders在2016春夏系列訂單履行完畢之後也會停止運營。Jonathan Saunders是繼Richard Nicoll和Meadham Kirchhoff之後今年以來結業的第三個倫敦年輕設計師品牌。加上早先破産的美國加州品牌Band of Outsides和法國品牌Damir Doma,以及年初就已經宣布停止運營的Coach前創意總監Reed Krakoff的同名個人品牌,2015年不僅僅是大型奢侈品集團災難性的一年,對獨立設計師品牌來說,倒閉潮也是越演越烈。
同樣,在中國市場,設計師品牌面臨着奢侈品牌年輕化、輕奢化以及快時尚的雙重夾擊,連産品定價已平民化且有相當規模的袁冰的VISCAP維斯凱、吳青青的VLOV韋拿都相繼倒下,當然,相信還有一大批規模更小的,倒閉得連消息都未曾傳出的設計師品牌。因此,有業界人士指出,迫于開店成本,幾乎所有國内設計師品牌的生存的唯一途徑就是開通淘寶。
四、主業不濟,迷茫中亂象從生
說到這一個趨勢,源于服裝主業不濟的企業在未來轉型道路上做出了一些讓人難以捉摸的事情,比如做以拉人頭繳納加盟費的三個層級或更多層級的微商分銷的類傳銷消費商模式,披上互聯網的外衣,抓住想走捷徑的群體,整一群人吹吹牛逼。再比如就是一些上市公司搞一搞跨境電商,整一個網站出來,實際運營和銷售能力不見得有多牛逼,圈錢的行為同樣也飽受市場質疑,步子跨大了,容易扯着蛋!2016年,将是亂象叢生繼續的一年。
五、實體店繼續上演關店潮
2015年被媒體披露關店的品牌就不再去數落它們了,面對行業的低迷,關店,或意味着悲情退出,或意味着斷臂自救,或意味着重心轉移,或意味着斡旋調整。不管是刻骨銘心的教訓還是以退為進的戰略,那些關店的客觀數字都甚至比開店的宏偉計劃更值得關注。
2016年,以加盟為重心的品牌将迎來更慘烈的關店潮,一旦加盟商認為已無利可圖或盈利遠遠不達其預期,很有可能合同授權到期後就不再與該品牌合作了。
但退一步說,實體店鋪的萎縮,并非是一個絕對壞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是服裝企業調整戰略決策、調整運營業務的一個迹象,而非全面撤退的表現。從這個角度來說,關店或許也是一個健康的迹象,意味着一個更開明的階段到來。
六、店鋪租金繼續下降
面對越來越多人湧入電商經營和龐大的網購群體,從前實體店“閉着眼都有錢賺”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現在實體店經營戶和房東之間都非常糾結:經營戶們希望能夠再降低房租,減少經營成本;房東們怕租金一降再降,将擾亂市場,對降租很為難。但是,2016年各行業都不太景氣,在整個市場行情的壓力下,繼續降租勢在必行。
七、用工縮減,大量服裝人面臨轉行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風險增加,部分行業出現了倒閉、罷工、裁員、降薪等現象,服裝行業當屬其一,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紡織服裝業有2000萬就業人口左右。從業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包括服裝制造、批發、零售各環節。而衆多服裝企業關店之下,必然會有大批的店鋪銷售人員和與之配套的總部或分公司職員面臨轉行,而在銷售量減少的情況下,紡織、輔料等各公司減員增效也在推進之中,再加上目前國家大力推行的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會不斷湧現出更高效的智能化機器設備,那麼,連同工廠都會減少用工。因此,用工縮減,大量服裝人面臨轉行已經是2016年必然事件,對人力資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八、會有更多品牌去資本市場講故事
2016年資本力量将繼續大舉進軍服裝行業,截止目前,共有15家服飾企業出現在IPO排隊名單裡,而且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選擇了在上交所主闆上市。15家服飾企業有10家選擇在上交所上市,占待上市服飾企業的三分之二。IPO重啟後新亮相的三家服飾企業日播時尚集團、地素時尚和上海拉夏貝爾服飾均選擇在上交所上市,概括地說,這與監管部門的政策變動有關,也是企業自願選擇的結果。
縱觀2015年已上市和待上市的服飾企業,除了女裝,還有來自運動服飾、男裝、母嬰用品、童裝、内衣、鞋服、皮具、休閑服飾設計、戶外用品等細分行業的企業,可以說是相當細化,和以前男裝、休閑裝、運動服飾集中上市不同,服裝各個細分行業越來越多企業選擇登陸資本市場将是一個趨勢,這個趨勢與資本市 場改革加快、服裝行業向更“大”的内涵進化、消費需求愈加個性化等趨勢相吻合。可以預計,随着互聯網+等新經濟模式快速發展,線上服裝品牌亦有可能登陸資本市場。
随着資本作為競争力的價值逐漸顯現,近兩年,服裝業對于資本的追逐終于厚積薄發。這某種意義上象征着服裝資本時代随之浮出水面。資本市場的活躍,為這些服裝企業帶來了巨大收益,并使其戰略擴張步伐提速。不過,最終能否實現驚人一躍,還取決于品牌層面的較量。
此外,高收益與高風險往往形影不離。資本帶給了企業更多的空間,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遊戲規則。中國市場對于追求成長空間的資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資本市場的大門已逐漸打開。各種各樣的風投公司、私募基金蜂擁而入。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似乎都接到了資本的邀請函。
在如此高漲的勢頭下,服裝企業更需要冷靜、理智、謹慎。因為,當“熱錢”都轉向了某一領域時,這個領域會迅速增值,但如果企業不能短期獲益,不能給投資商快速回報,也意味着更大的風險。
九、賣生活方式的轉型并不理想
有人認為,在零售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形勢下,引入跨界元素、注入體驗業态的概念館成為服裝企業的轉型方向之一。在我看來,這種賣生活方式本來是沒有錯,錯在很多企業本來商品設計、管理能力就不強,開了大店之後又面臨着新的運營能力考驗,最後導緻跨界的産品成了擺設,而并未真正為企業帶來利潤,反而增加了一堆新的庫存。
十、智能服裝成為新的風口
正所謂“衣食住行”,作為居于人類本能社會活動之首的“衣”,遠不止“包裹身軀”那麼簡單了,亦不隻是款式的美觀與得體,更是講究穿着的舒适和個性的表達。無論是女裝世界,還是童裝天地,各個領域都在競争中升溫,智能服裝也不例外。智能服裝原屬尖端領域,随着服裝行業日益紅火,嗅覺靈敏的商家們拓寬了其原先狹小的市場空間。在未來幾年裡,我們的衣櫃裡将會塞滿這樣的智能衣物——能夠讀出人體心跳和呼吸頻率的“聰明襯衫”;能夠自動播放音樂的外套;能夠在胸前顯示文字與圖像的T恤衫等等。
一些知名服裝公司(如耐克、紅豆、Levi’s)、計算器業巨頭(谷歌)等,已經紛紛開始研發計算機控制的“智能服飾”。這種服飾兼具時髦的設計和超強的功能性,十分符合服裝業目标消費者的未來需求,這些消費者包括專業人士、年輕族群和運動愛好的人士等等。因此,在“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服裝“智”造也将成為服裝行業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
十一、發展戰略以利潤為主、規模為輔、慎重多元化
消費的欲望不高,消費層次更加細分,消費結構的重新構建,這都給大型企業的增長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因素,對中小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利潤為主,規模為輔,慎重多元化将是2016年服裝行業的趨勢之一。
十二、用經營粉絲的方式去運營門店
新的一年,服裝品牌企業隻有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體驗,不斷去提升消費者對産品的粘性,才能在未來的競争中利于不敗之地。像傳統的強奸式硬廣傳播已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服裝品牌除了做出高質量高性價比的産品之外,讓受衆成為品牌的粉絲依然會讓各服裝品牌上演粉絲争奪戰,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碎片化的傳播方式,給粉絲更多的親近品牌的機會。
比如,舉個例子,在運作金苑官方商城的過程中,我創建了QQ粉絲群和微信群,粉絲都非常活躍,假如這些粉絲是以門店為中心去創建的,那麼讓這些線下的粉絲之間去互動、去認識對方,每月門店基于QQ群或微信群組織一些活動,維護好了與粉絲之間的關系,到粉絲有需求買衣服的時候,我想,在她們的第一印象中絕對不會是其他品牌,因此可較為有效的減少因競品導緻的顧客流失。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互動性和線下參與感,增強了品牌與消費者的共鳴,最終才更有機會實現粉絲與品牌的共樂共赢,所以,如何用經營粉絲的方式去運營門店,是每個店長應該思考的。
十三、美妝将成服裝門店拓展業績的産品線
時尚産業本就缺少不了打扮,美妝與服裝業跨界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論是小服裝店和微商化妝品合作,還是比如舒朗與以色列FOX集團牽手推出舒朗化妝品,朗姿入股韓國化妝品公司,艾格推出數百款彩妝産品、沐浴産品。亦或是像H&M這樣的公司也把彩妝産品納入其中,涵蓋了彩妝、化妝工具、頭發護理、身體護理等。因此,可以看出,2016年會繼續有一些品牌以同樣的方式去嘗試通過美妝産品的标識度,來傳播品牌效應,亦或獲得更多的利潤。
十四、服裝微商品牌逐步建立
在服裝行業裡,目前以微商起家的品牌基本上主要集中在内衣品類,不僅僅因為其起步投入成本較低,還因為這個品類相對于外在衣物來說,其對于時尚的把控度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很多傳統服裝品牌看不起的微商讓傳統品牌反而面臨着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平常在你公司、在你門店裡上班的妹紙,很多人借着你品牌的顧客,去銷售一個屬于其他公司的産品。
十五、支付方式必須變化
出門不帶錢包,吃喝玩購一把智能手機全搞定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成為現實,用戶體驗在移動支付中得到越來越充分的體現,因此,服裝業加入移動支付(如支付寶、微信支付)實則是一種必然。對于服裝企業來說,将線上支付和線下銷售結合,對于消費者來說将更加的便利,但是如果是挂個O2O的名義,使用移動支付可直接減免現金或獲得優惠,這種破壞利潤的事情還是不建議大家做。
十六、平價快時尚依然是主流,但也會繼續多檔次布局
随着中國消費群體進入細分年代後,各個企業都在大力重構産品的金字塔以應對日益層次化的消費群。為了滿足不同客戶對産品風格、顔色等方面的不同偏好,以及個人收入上的差異化因素,從而達到客戶群和市場擁有量的最大化,企業不斷推出 高、中、低各個檔次的産品,從而形成産品金字塔,在塔的底部,是低價位、大批量的産品,靠薄利多銷賺取利潤;在塔的頂部,是高價位、小批量的産品,靠精益 求精獲取超額利潤。
十七、全渠道依然是重頭戲
從點擊時代到觸摸時代,再到人網一體時代,互聯網迎來了加速度裂變式的新一輪革命,它使社會各方面發生了許多颠覆性變化,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傳統實體店面臨的挑戰和威脅将繼續增多。傳統零售商除了繼續推進全渠道服務,還應增加實體店的價值和意義,使店鋪成為消費者獲得新體驗和互動的場所。
特别是那些以加盟為主的品牌,在運作全渠道的時候,協調加盟商參與進來,可以讓其看到公司電商業績并非與線下門店搶食,而是為了門店更好的存活和獲取更多利益而存在,從而減少未來加盟商的抵觸心理和門店關店的數量,确保公司整體的規模和市場份額;再者,從消費者角度看,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其購買環節習慣在線下門店和線上渠道無縫切換,電商需服務好這部分顧客的需求;另外,傳統品牌需要用電商的思維和活動創新提升線下業務,其運營模式和客戶服務也都需要創新;最後,門店就近發貨,不僅到貨速度快,總體較為有效的節省成本,還能提升業内競争力,加快電商平台資金到賬時間。
好了,就談到這裡吧,祝大家在2016新的一年裡,多賺錢、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