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輕紡行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一些主要成就,尤其這一階段國内和國外市場形勢起伏較大,産業發展環境嚴峻,在這樣的情況下,輕紡行業轉型升級依然取得重要進展。對輕紡行業來說,專利數快速上升這一表征背後,是行業蓬勃的創新能力,對産業升級及市場擴展帶來了顯著的拉動作用。
紡織工業“兩個結構”的調整取得顯著成就
“十二五”以來,紡織工業持續較快發展,紡織纖維加工量、出口額占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技術進步成效明顯,化纖、棉紡主要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産業用紡織品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質量品牌有所提升,部分品牌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高勇強調,“十二五”時期,紡織工業“兩個結構”的調整取得顯著成就。
第一是産業結構的調整,紡織工業早已不是僅僅解決老百姓穿衣蓋被問題的産業,在“十二五”期間,紡織産品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空氣過濾、水過濾、油過濾等過濾材料,很多都是紡織加工産品。當前汽車、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向輕量化方向發展,要用到大量的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在現代醫療衛生産業當中,人造血管、人造髒器等高精尖領域,也離不開紡織産業的進步和發展。
總體來說,紡織工業“十二五”時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産業用紡織品作為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作用進一步發揮,服裝、家紡、産業用纖維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調整為46.8:28.6:24.6,産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10.6%。化纖在全國纖維加工量中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化纖産量占世界的比重提高7.7個百分點。
另一個表現是産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過去,老百姓對紡織品服裝的要求主要是保暖,現在則希望紡織品更加舒适、健康、綠色、時尚,且更加功能化、個性化。紡織品服裝的細分程度進一步加強,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不同場合開始穿着不同的服裝,如戶外、休閑、運動、正裝、晚裝等;紡織品服裝的功能性日益加強,如抗菌除臭、吸濕排汗等。産品結構的調整,帶來紡織品消費市場的繁榮,市場産品品類的多樣化和多元化,很好地滿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日漸成熟的消費理念。
馮飛談輕紡業“十二五”表現
創新發展對輕紡行業的拉動,主要體現在産品方面。如,2014年家電行業10家主要上市公司獲得的3.8萬件專利授權當中,發明專利超過8%。這些專利技術主要體現在品質提高、性能改善方面,也有一些技術是創造了某一類新産品,激活市場,刺激需求。這些創新成果均起到了改善供給、創造需求的作用,激發了消費者的潛力,更好地滿足了老百姓生活的需要。
第一,消費品行業對于穩增長起到關鍵支撐作用。消費品工業包括輕工、紡織、食品、醫藥、煙草等行業,近年來消費工業保持穩定增長,地位有所提高,2014年整個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分别占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的比例為31%和33%。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消費品工業1-11月對于工業增長的貢獻達到了33%,對外貿易順差的貢獻超過100%,達到126%,消費品工業對于穩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第二,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主要是在滿足國内消費需求、挖掘消費潛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内需成為消費品行業發展的主要支撐。面對巨大的出口下行壓力,消費品工業從過去主要靠出口來支撐增長,轉向主要靠國内需求推動發展。特别是“十二五”末期,消費品工業内銷産值占全行業總産值的比重達88.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2個百分點。二是消費品領域自主品牌國内市場份額提高,消費品銷售額占限額以上社會商品零售額的50%以上,實際上國産品牌的份額也在提高,如國産4G手機中的華為、小米等品牌,占4G手機國内市場份額的76%,市場份額在穩步提高。
第三,消費品工業創新取得長足進步。紡織工業在“十二五”期間,2014年規模以上企業獲得的專利數是2010年的3.4倍;2014年醫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是2010年的3倍;2014年家電行業10家主要上市公司已獲專利授權數是3.8萬件。同時,在品牌培育和發展,質量的提升上,也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十二五”時期,輕紡工業确實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十二五”末期,輕紡工業出口由高速增長轉變為負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這其中,需要直面兩方面的問題。
輕紡行業在各大行業中取得的成果十分矚目
紡織行業運行和發展的主要特點大概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就是“發展壓力加大、增長動力轉換、調整持續推進和運行大體平穩”。行業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導以及市場倒逼機制下,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包括産品、行業、區域以及企業組織機構的調整加快,企業優勝劣汰步伐加快,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也使行業的運行質效保持了穩定并有提升的趨勢。
據悉,王天凱指出,加快品牌建設是行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加快推進品牌建設是促進行業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行業要堅持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結構優化、綠色發展的原則,以技術創新推動産品創新和品牌差異化,更好地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新需求,讓中國制造成為優質産品的标志,真正實現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在優秀品牌企業經驗分享環節,東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池慧傑從供給側改革出發,提出如何創造出好的産品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和難點,好的産品是好品牌的前提。開發好的産品,要做到兩個柔性,一是設計柔性,二是生産環節的柔性,即智能化制造。
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偉成以“創設産業基金布局大家居”為主題,從品牌并購、大家居、國際化布局三大方面分享了羅萊家紡的品牌建設經驗。他提出,中國正處于産業整合的時代,市場競争已經從産品競争到産業競争最後過渡到生态競争,也是資本競争。這一時代,從資本、人才、技術、品牌,到産品,都是可以“引進來”,而東南亞市場是中國“走出去”的重點方向之一。
北京創新愛尚家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利軍以“智能服飾引領今冬革命”為主題,分享了跨界品牌運營經驗。“AIka愛家”攜手童裝品牌派克蘭帝,成立木牙科技,進軍智能服飾領域,依靠精确定位、電子圍欄、運動管理、陪伴技術優勢,借助互聯網衆籌手段,獲得了大批消費者的認可。同時,把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和紡織物材料、智能硬件進行了深度結合,開發披肩、沖鋒衣等智能服飾,通過采集形變進行大數據分析,滿足消費者的保暖、健康需求。
恒源祥股份有限集團總經理陳忠偉表示,一方面,品牌是有基因的,即文化元素,品牌和文化的結合,是紡織服裝行業非常核心的元素,不能簡單模仿,要反映人的本原需求。另一方面,品牌的成長還需要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和國際的高度認可度。
王天凱強調,要在提升品牌内涵方面有所作為。要提升創意設計、産品質量和拓展創新營銷渠道,提升品牌價值。在研發體系、生産體系、服務體系、推廣體系、人才體系和标準體系的建設方面也要有所作為。在智能制造方面,要提升智能化設備、智能化運營能力、智能化産品建設。
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品牌國際化,推動政府不斷優化品牌的發展環境,使企業能夠有效提升品牌價值,助力産業集群推動區域品牌經濟的發展,提升中國紡織品牌的形象。會上,還發布了2015年紡織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有效運行企業名單、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價值前50強企業名單、20家自主創新品牌價值企業名單,以及2015年度中國紡織服裝十佳品牌故事企業名單。(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