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 2018》的數據顯示,53%的受訪企業表示其人力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超過30%;其中更有16%的受訪企業表示其人力成本比重高達50%以上。有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日韓企業自2008年後已逐漸将其生産基礎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因為那裡的勞動力成本隻有中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物流行業也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同樣很大。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在2018年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50547元/年,略高于全國49575元/年的平均水平,其增速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不過這背後所付出的是較高的勞動強度,有數據顯示,“快遞小哥”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48.9%的“快遞小哥”每周隻能休息一天,而且近一半的快遞員每天工作時長為10至12小時,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的占比21.4%。
再來看貨車司機。有數據顯示,每天駕駛時間10小時以上的司機已達三分之二以上,占比為67.53%,其中行駛時間達到12小時以上的司機占比也超過三分之一,達38.56%。
還有數據顯示,采購與供應鍊領域的員工在類似行業跳槽時平均加薪15%,而且薪酬福利是其衡量職業機會時考量的第一因素。因此通過降薪達到降低人工成本這一方式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我們需要找到其他應對用工成本上漲問題的辦法,進而從人工成本中釋放出更多利潤。外資企業可以搬離中國,作為土生土長的民營物流企業,我們又該當如何?
根據個人的理解,筆者簡單總結了以下四種方法或途徑,僅供參考。
在貨主企業對于降本有持續訴求的環境下,這一方法當然不會通過直接漲價的路徑來實現。主要的實現方式還是要通過增值服務或差異化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與粘性,以價值服務換取更高的收入,減少人工成本的影響。
比如幫助客戶實現生産物料VMI管理模式,幫助客戶降低采購成本、減少缺貨率、提升響應時效,在為客戶降低供應鍊整體成本的情況,在體現自身服務價值的前提下,從客戶那得到更高的收入。
或者是在了解客戶需求、制訂解決方案、發展與客戶良好關系等方面進行投資,并整合各類内外部資源,形成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訂制化的、能滿足其個性需求的價值服務。而不再是以關系型銷售為主,因為這種依賴于私人關系、人情關系的業務關系是不牢靠的,對方相關人員變動時,就會影響到後續的合作,而且往往會陷入到拼價格的泥潭裡;銷售人員也不能将自己僅僅定位于陪好客戶,讓客戶開心就好。應該更多考慮如何挖掘客戶需求,如何幫助客戶解決麻煩,通過綜合解決方案來獲取服務溢價。
以前,物流企業一般依賴于紙張文件、Excel文檔、郵件傳輸來實現貨物流轉的運作管理,多數情況下需要人工來管理,尤其是倉庫庫内管理,對于人的依賴程度更大。這種模式下,一方面是信息散亂,不利于信息的共享與集成,效率較低下;另一方面是人為的不确定性因素導緻失誤較多,出現貨損貨差的情況較多。為了應對這一症結,物流企業紛紛加大在物流技術或物流設備上的投入,減少對人的依賴,同時提升工作效率效能,以實現用工總成本的降低。
比如在快遞的分揀、配送環節,往往是勞動力密集、用工成本高且效率不佳;在配送中心的成本構成中,直接參與分揀操作的人力占到45%左右,另據了解,倉儲分揀人員一天彎腰次數在3000次左右,由于體能消耗較多,一般工作4小時後其效率便直線下降。後為解決這一運作痛點,京東物流、蘇甯物流開始嘗試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用于輔助分揀搬運,可以将員工的高效工作時間延長至8小時及以上,提升産出效率。
申通、韻達等企業也在運輸車輛、自動分揀設備等方面加大投入,人均作業量有望進一步提升,從而減小人力成本上升對未來業績的擾動。比如申通逐步在浙江義烏、山東臨沂、河南鄭州等地推行包含分揀機器人、自動化掃描、自動化稱重、自動化計泡等在内的自動化分揀設備;據測算,使用自動化設備後人工成本将降低70%左右。
随着移動互聯網、手機支付、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與發展,擁有龐大消費群體的低線城鎮成為衆多品牌青睐的藍海市場,小鎮青年、渠道下沉成為熱門的關鍵詞。物流企業也在應趨勢發展及貨主企業的需求,将更多資源投入到低線城鎮物流網絡的建設與升級中。不過,由于網點分散、貨量不平衡等因素,導緻低線城鎮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久低不振。這就需要我們在科技、資本投入之外,尋找模式創新,有效地提升人均産出以沖抵成本的增加。
比如近期被曝光的溪鳥物流,其設想是立足于縣域物流市場,通過系統和技術手段,以商業模式創新為突破,打造一個面向三四線以下城市的快遞共同配送平台,以此優化快遞行業配送成本,同時與阿裡巴巴集團業務緊密協同,為縣域農産品企業提供基于倉儲配送一攬子供應鍊解決方案。
簡單來講,新成立的溪鳥物流,未來要開拓的是縣域物流中快遞末端網點的共同配送,一個配送員可以同時派送攬收不同快遞企業的快遞件,快遞企業不必重複建設網點,大家共用勞力,一方面減少雇員數量,另一方面也提升配送員的人均訂單密度,也即人均産出。
靈活用工主要是指以崗位外包形式為企業提供彈性用工的雇傭模式,以解決企業突增的、高峰期的、季節性的人員需求,實現因需而變,減少用人的風險和成本。采用靈活用工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減少正式員工人數,實現用工風險平均降低 50%,用工彈性提升30%的效果;而且可以為企業節省用工成本,因為企業隻需支付員工任務期限内的薪酬,并且是按實際工作的時長/天數付費。而且與勞務派遣相比,靈活用工具有勞動合同時間長短不受限制,雇員的管理責任由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承擔,雇員崗位不受限制等優勢,未來會逐漸得到企業管理者的青睐。
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WEC、HRoot、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整理
在靈活用工領域,目前主要有3種模式比較适合于物流企業:
一是項目制,針對短期的、具體的項目需求,滿足其臨時的用人需求,比如某物流企業接到一個物流網絡規劃咨詢項目,為了增強團隊的咨詢服務能力,委托人服企業臨時招募了2名有此類經驗的專家顧問。
二是崗位外包,直接把客服類、操作類、普通銷售類等基礎性崗位外包給人服企業,因為這些崗位對就業者的專業能力、經驗、學曆、年齡等沒有過高的要求或特殊的偏好,隻需經過短期培訓即可上崗并完成相應的工作。美團配送的騎手有很大一部分即采用了崗位外包的模式,由第三方配送團隊與美團外賣簽訂合約提供相應的騎手勞力。
三是通過衆包平台獲得勞動力,物流企業可以通過豬八戒網、好活網等服務衆包的互聯網平台,發布相關的服務需求訂單,就業者接取訂單并執行完畢後,用人單位向符合要求的就業者發放傭金酬勞。衆包平台為物流企業與廣泛的人才搭起了聯接與溝通的橋梁,人才共享的方式幫助物流企業少養人,實現員工結構的“輕資産化”。
提示:本文來源于全球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