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大唐紡織印染服裝面料有限公司技術顧問羅伯特·斯蒂夫尼諾(Roberto Steffenino)在第八屆全國印染行業管理創新年會上總結了他在歐洲和中國紡織印染企業工作的經驗,并針對中國印染企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問題1:硬件繁榮難掩軟件缺失
羅伯特認為,雖然中國很多工廠的印染設備先進,進口産品占到了很大比重,可以說在“硬件”環節上不遜于歐洲企業,但是中國企業在技術人員的素質、自動化管理程度等諸多“軟件”環節上,與意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的紡織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歐洲勞動力成本高,意大利的紡織企業普遍利用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力,對于生産過程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和控制。”他說。
羅伯特舉例說,歐洲最大的染紗企業TVU,十分重視員工培訓,為保證産品質量還設有自己的産品檢測室,為客戶提供報告。整個工廠自動化程度相當高,每道工序的進展程度均可在程序中查到,其電腦測配色系統,内存有8萬個染色處方,方便化驗及染色車間染色,從而減少了使用人工造成的管理誤差和成本的增加。
“不難發現,走過百年的企業,公司的管理框架是制度化的,而這就是一家公司是否能基業長青的關鍵。”羅伯特認為,和意大利的紡織企業相比,中國紡織企業的主要管理缺陷有幾個方面:專業化程度偏低,缺乏用理論指導實踐的精神;過于保守,缺乏對新工具、新事物、新工具的探索精神;不太注重對設備的清潔維護和保養;對工人的工作環境、工人的安全生産和健康相對缺乏關注和監管;對國際紡織染整行業的條例認知不足;不太關注對生産各個環節的工藝流程中标準操作參數的采集和控制;相對缺少對工作進行标準化、規範化、制度化的意識。管理人員比較欠缺自我提升意識,并且不是夠足注重對員工的培訓。
針對上述問題,羅伯特強調,中國的紡織企業首先應做到精簡機構,定崗定責,制定清晰的組織架構,優化企業人力資源;其次要建立各個環節監督約束機制,做到工序交接有檢查,質量預控有對策,質量處理有複查;最後是提高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加快推動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進程。
問題2:開發不足導緻存在軟肋
通過多年的工作總結,羅伯特發現,中國企業比較注重前道處理和印染環節,但對後整理技術的應用和開發重視程度并不太高。“印染後整理環節是整個紡織生産鍊條中最靈活的一環。意大利企業對于這一環節中紡織助劑的使用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他們主要通過各種類型的後整理專門設備,靈活運用物理和化學方法進行後整理,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對此,中國企業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此外,羅伯特認為,設計開發與技術研發的投入不足也在拉大中國與歐洲印染企業的差距。“意大利高檔家紡面料公司Seteria Bianchi srl是一家員工總數隻有80人的公司,研發和技術人員就占了總人數的1/3,設計的圖案共有25000個,每年更新1000個,為範斯哲等著名品牌提供高檔面料,接單量雖小,但單位價值高達100歐元/平方米。”
他指出:“一些中國印染企業每年宣稱的新産品數量都達到三位數,但其中多數隻是在工藝、圖案、色彩等方面發生變化,即便‘新度’含量較高的産品,也常為跟進式、尾随式的産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競争力強的原創型新産品則較少。”
羅伯特坦言,産品設計和消費市場的差距造成中意兩國企業的發展思路不同。他表示,意大利企業的産品大部分面向時尚領域的高端市場,其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能夠承接系列多、批量小、時間要求緊迫的訂單。這點也是現在大多數中國印染企業所不具備的。
問題3:理念不合緻使交棒受阻
如今,許多家族企業飽受“交棒”問題的困擾。印染行業也不例外,很多中國印染家族企業二代并不願像父輩一樣從事實體經濟,而是向虛體經濟轉型。
“在歐洲,這樣的情況也很普遍。”羅伯特談到,他認為,如果家族企業二代想向另外的領域轉行并不是什麼問題。“一個家族要想延續财富就要靈活應對。如果新一代人認為社會變了,投資實體經濟不再是最佳選擇,而是向虛體經濟比如金融或互聯網行業發展,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老一輩與新一代人之間需要溝通,當然,如何進行有效而開放的溝通是個難題,特别是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人們總認為老一輩人更具智慧和經驗,因此常會指揮年輕人,事實上,我們應該更多地傾聽年輕人的想法,并信任他們。家族企業應該有一個透明的溝通制度,成員能夠坐下來分析當前的市場走勢。”羅伯特表示,未來家族企業成功的關鍵并不是家族中的子女一定要成為企業的領導者,而是作為股東的身份管控企業。“家族可以聘請了解行業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家族成員可以從旁監督。”他補充說。
羅伯特總結說:“目前,印染行業形勢風高浪急,企業的關注焦點,除了如何傳承,更應聚焦守業。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想要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今天的企業家要關注的,不止是所屬行業的發展,還包括日益繁瑣的企業管理,以及政策風向。”
提示:本文來源于全球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