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發布了《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為重點,增強産業創新能力,優化産業結構,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形成發展新動能,創造競争新優勢,促進産業邁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紡織強國。《規劃》提出行業增長目标,“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紡織工業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二)“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65個,其人口數量達到全球總人口數量的63%,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一方面,我國紡織服裝業應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契機,不斷加大對沿線國家的市場開拓力度,培育新的出口市場。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不僅可以增加出口份額,也可以提高我國紡織服裝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要抓緊構建我國主導的紡織服裝産業鍊和價值鍊。要在加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同時,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建設談判,加強紡織服裝産能的對外輸出,推動我國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
(三)服裝定制
近些年伴随着經濟的騰飛,中國高級定制的消費市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顧客越來越注重服裝的“個性化”“唯一性”,希望自己所購買的服裝具有獨特的設計,不僅能夠彌補自身體型的不足,并且能符合自身性格、氣質和穿着場合的需求。個性化的趨勢讓中國高級定制的市場需求巨大。
(四)互聯網+服裝業
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使得服裝銷售少了大部分中間環節,消費者花費比實體店少的價格就能購買到同樣的服裝,極大滿足了消費者追求優惠的心理;通過大數據可以精确找到消費者需求,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幫助企業進行經營決策、開發産品,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擴大企業影響力,提高客戶粘性,提高消費者對品牌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二、不利因素
(一)國内外市場競争更趨激烈
2017年,雖然國際貿易環境總體較上年略有改善,但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市場,我國紡織品服裝所面臨的競争壓力仍較大。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日本、歐盟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總金額同比增速分别為1.3%、4.2%和1.1%。但國際市場的貿易競争更趨激烈,我國在傳統市場所占份額逐年下降,2017年,我國在美國、日本、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3個、1.0個和1.0個百分點。
國際市場需求競争壓力增大的同時,内需市場也持續進入消費升級階段。品質型、改善型消費增長較快,而吃穿類基本消費增長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服裝針紡織品零售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的比重為4.7%,之後比重逐漸下降,至2017年比例僅為4.0%。紡織行業面對新零售模式的變化、消費渠道的變化,需挖掘内需市場新消費熱點。
(二)渠道成本高企、追逐流量
線下方面,能帶來最好客流的購物中心成本高企,2012-2017年專賣店服裝專賣店渠道零售額上升,百貨渠道均出現下降,具有流量效應的大品牌将進一步以更低成本占據購物中心等優質渠道更好的位置。
線上方面,2012-2017年線上渠道占比持續增加,線上的黑洞效應明顯(優質品牌更容易表現相對突出),優質品牌望吸引大平台更多優惠,互惠互利。
(三)環保支出增加
紡織行業一直是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近年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相繼出台,環保部門的查處力度也開始加大,紡織企業在環保上的壓力很大。《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要形成紡織行業綠色制造體系,清潔生産技術普遍應用,到2020年,紡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環保支出的增加勢必會壓縮紡織行業的利潤。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全球紡織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