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綢一緞,織出了沭陽質量;一針一線,繡出了沭陽品牌。”11月29日,首屆全國紡織産業園區發展論壇在江蘇沭陽召開。沭陽縣委書記、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卞建軍在緻歡迎辭時,講述了針織産業園區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沭陽經驗”。
沭陽針織産業園區是全國紡織服裝産業園區的一個縮影,也是紡織行業集群從“做大”到“做強”,從“向規模要優勢”到“向質量要優勢”轉型的典型樣闆。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指出,紡織服裝産業園區作為企業集聚和産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已經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50家企業原本需要50個傳達室、50個食堂、50個物業……園區内全部按‘九通一平’标準供給,讓各種生産要素實現了優化配置,減少了企業事務性管理成本。”11月29日上午,沭陽縣智能針織産業園區内熱鬧非凡,面對前來參觀的衆多嘉賓,園區負責人自豪地介紹着“拎包入住”的政策優惠。
作為全國紡織針織行業首個“智能産業園區”,沭陽縣自啟動建設以來,已建成24.5萬平方米标準化廠房孵化區,吸引了西南智能紡織、歐博智能紡織、軍順智能針織等企業入駐,形成了以智能針織襪品為主,向上下遊延伸至錦綸、包覆紗、面料、針織内衣、服裝等針織産品的集聚區。
産業園區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塊吸引投資的“大磁石”?個中緣由包括規模優勢、集群效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服裝産業園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李進才表示,在區域紡織服裝産業發展過程中,各地都把園區規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引導和吸引企業向園區集中。在全國紡織産業重點地區以及把紡織産業作為重點承接産業的地區,幾乎都有紡織服裝産業園區。
不過,産業園區能夠成為一塊吸引投資的“大磁石”,也不僅是因為規模優勢、集群效應。夏令敏說,紡織服裝産業園區作為企業集聚和産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在生産要素集聚、資源集約共享、生态環境保護、産城融合發展、機制體制創新等方面,都體現出了自己的獨特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類紡織服裝産業園區1000多家,占全行業的份額20%以上,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中主導産業為紡織服裝産業的達到340多家。越來越多的地區以産業園區建設為轉型突破點,引領區域經濟創新發展。
“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李進才說,部分産業園區發展同質化競争已經嚴重制約園區高端化發展,沒有特色就意味着沒有競争力。
“幹淨的生産車間裡沒有震耳的機器轟鳴聲,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電腦織襪機在高效運轉,平均每位工人要看護12台這樣的織襪機,一天能生産1800多雙襪子。”這是沭陽針織産業園區内江蘇達麗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的一個場景。先進的設備,讓普普通通的襪子生産都變得“智”感十足。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高品質的項目上,體現在高新化産業上,體現在高品位平台上,體現在高水平服務上。”沭陽縣縣長彭偉說,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大公共空間和發展空間,産業園區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走集約節約發展之路,推動“機器換人”“騰籠換鳥”“電商換市”。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對此評價說,高起點布局為沭陽針織産業智能化發展培育了優質土壤。特别是在目前我國紡織工業發展趨勢呈現規模擴張、速度減慢、産業調整、升級步伐加快的局面下,紡織服裝業更應從産品設計、關鍵工序、供應鍊優化管控等方面,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
“科技、時尚、綠色已經成為行業的新标簽。”夏令敏說,行業要徹底扭轉以往簡單規模化擴張的邏輯範式,産業園區要繼續發揮好引領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作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集聚行業資源,加快培育新動能,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全球聯合網。本文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等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