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形勢,紡織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
内外市場表現良好。内需市場增長較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8.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網上零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8月全國網上穿着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3.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8個百分點。行業出口持續回暖。根據海關快報數據,1~8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不含94章)為181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
生産增速有所放緩。1~8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增速較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放緩2.3和0.8個百分點。産業鍊各環節中,棉紡織及印染精加工行業生産顯著放緩,1~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化纖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較上年同期加快3.5個百分點;終端服裝、家紡和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長4.4%、5.2%和8.3%;紡機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
運行質效持續改善。1~8月,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032.8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利潤總額1791.8億元,同比增長6.8%。1~8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銷售利潤率為4.7%,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産成品周轉率為17.2次/年,較上年同期略降0.6%;總資産周轉率為1.3次/年,三費比例為6.8%。
投資規模有所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1~8月數據推算,紡織全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4.2%,較上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但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7.5和2.9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紡織業增速較上半年提升4.2個百分點至5%,化纖業同比增長29%,連續5個月保持高速增長,而服裝業投資同比減少3.8%。
今年以來,行業在穩定經濟、擴大内需、抵抗風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經濟中的确定性因素作用更加突出。
(二)行業發展所處的國際形勢
當前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動能深刻調整,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一方面,在技術創新與貿易合作的推動下,要素資源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界限,在全球範圍内加速流動。全球産業鍊、價值鍊與創新鍊深度交織,聯系日漸緊密。另一方面,不同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不同國家間的資源禀賦優勢在發生明顯變化。生産能力和消費市場重心向新興國家轉移,全球産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在聯系與變化的過程中,國際競争正變得日漸激烈。全球貿易關系更趨複雜、貿易摩擦更加頻繁且更具戰略高度。當前的中美貿易沖突,正是美國為了鞏固自身優勢和利益,不顧國際規則,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的結果。
貿易保護主義的升溫,增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與不确定性。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經濟對貿易增長的依存度已從1960年的17.5%上升到2017年的51.9%。貿易摩擦規模和範圍擴大,關稅的廣泛上升,使得全球的産業鍊、供應鍊完整性、銜接性受到破壞,這給全球貿易帶來顯著負面影響。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受貿易摩擦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增速将下滑0.3個百分點。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增加将損壞創新合作,減緩新技術的擴散應用,進而導緻全球生産率和投資率的下降。更直接的是,貿易沖突通過影響市場預期沖擊全球金融市場,股市、債市、貨币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都會受到波及。而近期,主要經濟體貨币政策正常化,特别是強勢美元對國際資本的‘虹吸效應’增強,使得全球的流動性收緊,負債水平較高的新興經濟體風險進一步加大。面對外部形勢,中國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态構建開放型經濟。
(三)行業發展所處的國内形勢
政策方向開始調整。中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打好三大攻堅戰是當前面臨的緊要任務。而中美貿易摩擦一定程度壓縮了國内經濟增長的空間,增大了改革發展的風險與難度。圍繞新變化,7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穩”字當頭,成為做好下階段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和主旋律。政策方向開始發生調整,聚焦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注重布局确定性。例如,國家更加頻繁地表态支持自主創新、支持對外開放、支持實體發展、支持民營經濟;去杠杆的力度和節奏在調整;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也得到更多關注。
發展動力開始調整。消費已經成為國内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消費升級更是當前消費的主旋律。從内容看,國内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趨勢性變化,開始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從關注有形産品向關注服務體驗轉變。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民消費仍處于生存消費、生活消費、品質消費以及體驗消費并存疊加的狀态。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等政策影響下,三四線城市消費加快升級,農村消費增長強勁。拼多多等新入口、新模式、新渠道的湧現也進一步釋放了消費潛力。市場的這些變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展邏輯開始調整。在資本與網絡的推動下,以網紅與爆款為代表,企業成長邏輯正在發生變化。“品牌效應”的形成開始變得簡單直接,短暫的碎片化的情緒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積聚進而轉化為商業價值。借助資本力量,企業能夠短時間實現擴張和跨界。網絡效應更加顯著。企業在獲得流量優勢以後,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實現跨越式擴張。比如,在中國開500家咖啡店,星巴克用了12年,瑞幸咖啡隻用了5個月。馬太效應更加顯著。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流量的高度集中促進了優勝劣汰的進程,競争力較弱的企業壓力越來越大。誠信合規變得更加重要。信用缺失可能造成整個企業甚至行業的坍塌。
(四)行業面臨的市場的結構性變化
在國際國内形勢發生複雜變化的大背景下,市場正在發生四個維度的結構性變化。
1、産業鍊結構的變化:重心發生遷移,制造價值正在被重新認知。
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是産業鍊核心能力與核心價值的變遷,制造價值正在被重新認知。聯合國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2018》指出,為應對新工業革命的機遇與挑戰,在過去十年中,全球至少有101個經濟體(占全球GDP的90%以上)出台了正式的産業發展戰略。制造環節已成為當前國際競争的核心關切和熱點領域。此次中美貿易沖突集中體現了這一點。美國加征關稅、高築貿易壁壘,一方面為了遏制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的實施,同時也意圖迫使制造企業回流美國。
事實上,随着信息技術深度融入設計、研發、生産、服務等紡織價值鍊的各個環節,行業企業已經開始由提供産品向提供體驗轉變,從生産制造向服務制造轉變,從提供設備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完善的制造體系是技術創新與工藝創新的重要來源,也是應用落地與模式創新的重要支撐。以智能化、服務化為方向,制造環節正逐漸成為産業創新與價值實現的中樞。
行業的市場實踐也越來越多的證明,制造環節并不必然處在價值鍊的低端,“微笑曲線”的邏輯判斷需要重新審視。以申洲集團為例,作為生産加工型企業,近8年内股價翻了60倍。即便受中美貿易沖突影響、資本市場整體動蕩的當下,企業依然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供應鍊跳出傳統品牌邏輯的束縛,日漸成為競争的核心的戰略資源。網易嚴選、米家有品、淘寶心選、京東京造等平台,通過整合供應鍊資源,剔除品牌溢價,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2.要素結構的變化:知識作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創新作用日漸凸顯。
當前,知識作為生産要素的重要性正在凸顯,大量新的思想、技術、工藝、模式應運而生。知識正深刻改變着産業格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标2018》顯示,2016年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占世界GDP的15%,高技術制造業占世界GDP的2%,中高技術産業占世界GDP的4%。知識技術密集型産業已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以智能、綠色、泛在為特征,知識與技術正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的方式湧現;創意設計與時尚文化也深刻改變着産品、産業的價值構成。就紡織服裝行業而言,在信息技術、紡織技術、材料技術、環保技術深度交融中,供給的方式内容也更加豐富。智能可穿戴、多功能紡織品等組合式創新快速發展。
全球創新版圖加速重構,美國仍是中心,歐洲舉足輕重,亞洲顯著提升。總體看,重大創新特别是跨領域、跨學科的重大創新,相比以前有更好的産生環境和擴散應用環境。知識在打造發展新動能中正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與之相伴,全球圍繞創新生态建設的競争更加激烈;知識産權布局與全球貿易合作、産業轉移聯系也更加緊密。“技術專利化、專利标準化、标準壟斷化”已成為國際競争優勢争奪的新規則。此次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也将知識産權作為重點關照領域。可以預見,今後中國從外部引進技術的難度将越來越大。而貿易摩擦也使得自主創新在國民經濟的地位更加凸顯。特别是中興事件的發生,引起了社會和資本市場對科技産業的反思,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科技産業?應用創新能否代替技術創新?這樣的反思有助于為行業加速創新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營造好的宏觀環境。比如9月21日财政部、稅務總局與科技部聯合發文,提高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
3.渠道結構的變化:新經濟告别野蠻生長,渠道發展将更加規範成熟
新經濟作為重要産業風口和價值渠道,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彌漫着野蠻生長的味道。由于規模體量大、領域區域廣、技術模式新、增長疊代快,長期以來新經濟相關領域在政策制定與監管方面處于滞後狀态。一些地方不考慮客觀實際,從“唯GDP”轉向“唯新經濟”。資本的過度參與,也激勵一些相關企業從關注“質量與價值”變為關注“流量與估值”。這使得挑戰法律底線、突破道德邊界的事時有發生。但局面在發生根本改變,新經濟正走向規範。電子商務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組成,表現尤為明顯。
新通過的《電子商務法》釋放了三個重要信号:一是市場地位平等。國家平等對待線上線下商務活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市場規範将在無差别、無歧視原則下進行。例如,電商法明确規定,電子商務技術中立、業态中立、模式中立;微商、代購被納入了監管範圍,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線上線下稅負一緻,以自然人網店名義不納稅的“紅利期”已過。二是主體規範經營。突出平台責任與消費者保護。電商平台對平台内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電商平台的二選一、山寨售假、捆綁銷售等問題都要承擔法律責任。三是強調數據保護。信息披露要求真實、準确。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刷單行為屬于違法;電商平台不得删除消費者評價。要保護數據安全和合理使用。禁止大數據殺熟,營銷推送需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這些都将對行業渠道建設帶來重大影響。随着新經濟的法律邊界日漸明晰,行業
主體的規則意識與底線意識會不斷增強,整個市場格局、發展模式也将發生大的轉變。
4.價值結構的變化:綠色發展成為價值來源與生命線。
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共識,形态正在從責任向價值轉變。從年初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确立“治污減排受益、超标排污受損”的市場規則;到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排污許可制度開始全國推廣;從央行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積極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到發改委公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價格機制,确定資源稀缺程度、生态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綠色與環保要素開始全面納入行業生産體系與價值體系。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環保稅申報入庫96.8億元,與去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收17.5億元,增長22.1%。而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以及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申報排放量均有下降。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會财富、經濟财富。責任資産化進入快車道。
目前,中國生态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态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6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态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了從戰略到戰術的落地。第二輪中央環保督查已于8月20日啟動,将在11月11日結束,第三輪環保督查也将在之後随之展開。綠色環保呈現高壓态勢,制度正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紅線。做好環保工作事關價值創造、更牽涉企業生死。政策倒逼、市場出清、産品溢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提前布局綠色發展的行業企業正獲得越來越大的競争優勢。
當前,内外形勢的變化與市場發生的結構性變化是對行業發展的巨大挑戰,但換個角度也為行業結構性調整提供了曆史機遇。面對新形勢,行業工作,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