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服裝是一種跨越種族、年齡、性别、地域、文化的全球性服裝。
牛仔服裝的出現看似偶然。百多年前,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伐木工人、牛仔和礦工們需要一種堅固的褲子以适應粗重的工作,于是,一種厚帆布制作的低腰、包臀、直筒的褲子應運而生,并在實際使用中不斷改進,由單一的褲子發展出上裝、短褲等,牛仔服裝的品類逐漸越來越豐富,通過影視宣傳及名人效應,發展成為日常生活穿用的服裝。
随着産品的定型,牛仔服裝使用的面料牛仔布——丹甯布(Denim),也逐漸固定下來。丹甯布是一種粗厚的色織斜紋棉布,經紗顔色深,一般為靛藍色,緯紗顔色淺,一般為淺灰色或本白色。牛仔布以全棉為主,也發展采用多種原料結構,有棉、毛、絲、麻天然纖維混紡,也有與化纖混紡等原料。
國際品牌情況
從國際範圍看,牛仔服裝品牌可以分為美國、歐洲、日本三大流派。
第一陣營:美國牛仔――牛仔文化發源地
1853年,Levi Strauss成立了生産帆布工裝褲的Levi Strauss & Co.公司,1873年,他與另一合夥人Jacob Davis把他們生産的扣鈕牛仔褲上所用的“撞釘”注冊專利,标志着第一條牛仔褲的誕生。美國是牛仔服裝的原産地,同時也擁有一些頂級品牌,除了Wrangler、Levis、Lee、這三大品牌外,還有GUESS、CK Jeans、True Religion等。
近些年,由于成本原因,幾大牛仔品牌開始把生産廠家轉移到海外,以Levis為例,Levis按産品系列可以分為紅标、白标、桔标和銀标,其中紅标和銀标價格較高,一般都在美國生産,白标和桔标則是針對低價位需求所開發的商品,一般由其它國家生産。
第二陣營:歐洲牛仔——牛仔時裝化的诠釋者
歐洲大陸擁有米蘭、巴黎兩大時尚聚集地,在這片大陸上歐洲人重新诠釋牛仔風格,将牛仔冠上了“時裝化”的頭銜。歐洲牛仔代表品牌有Diesel、Dsquared2、G-STAR、Replay、Nudie Jeans、Miss sixty、D&G等。而Versace、Armani、Dolce &Gabbana、Dior等衆多奢侈品牌也越來越重視牛仔服裝所帶來的不同層次的消費群。
第三陣營:日本牛仔——品質卓越,“養牛人”必備
日本産品一直以嚴謹和精細著稱,牛仔服裝也不例外。日系牛仔品牌多以美國三大牛仔品牌Levis、Lee、Wrangler為藍本進行複刻。日本牛仔以重磅Denim而聞名,經過長時間的穿着後,根據穿用人生活方式的不同,牛仔褲會呈現不同的脫色效果,這也是許多“養牛人”喜歡日系牛仔的原因。日本牛仔服裝代表品牌有:Evisu、Edwin、Warehouse、Sugar Cane、Denime、Samurai、StudioD’artisan、Full Count等。
本土品牌情況
目前,在中國國内的牛仔市場,一線品牌仍由國際品牌占據,二線品牌包括部分國産品牌以及國内、國際延伸品牌,最後是三線品牌。
一線品牌。國際品牌牢牢地占據着大中城市的主要商場及商業地段,是以産品開發設計和品牌文化與終端形象等優勢并重的文化占領,專注于培育高消費階層的顧客忠誠度。這些牛仔褲品牌在世界上取得了很高國際品牌地位,占據絕對的主流高端,他們主要利用品牌文化進行市場營銷,其市場發展主要以自營、連鎖、代理為主。
二線品牌及國内、國際延伸品牌。國内的專業牛仔褲制造商,通過多年的努力,利用自身的優勢進入市場,開始了自創品牌之路,有一定的行業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品牌的影響力和号召力不足的問題,其中代表性品牌包括Jason Wood、增緻、藍雁、威鵬、第五街等。
國際、國内延伸品牌則是由行業知名品牌分支出來的牛仔褲系列産品,像Jack Jones,以及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等,幾乎叫得出名字的休閑品牌都有牛仔産品系列。他們的優勢是,産品一上市就能借着渠道優勢,迅速鋪到終端;劣勢是牛仔系列産品與其自身品牌文化整合的矛盾。
相比一線品牌,二線品牌價格較為低廉,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形象基礎,在技術和開發上有自己一定的資源優勢。
三線品牌。這些牌子在市場上主要以代理批發為主,其目标市場是個性店、店中店、服裝零售市場等一些低端零售市場,這些品牌基本上尚處于模仿階段,利潤也較低,單品銷量大,主要競争優勢就是價格。
國内牛仔服裝消費情況
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内,有90%的消費者至少擁有一條牛仔褲。
據中商産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牛仔成衣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整體牛仔成衣零售市場的增長穩定,2016年中國牛仔成衣人均消費相當于美國牛仔成衣人均消費的約8.0%。在中國,大衆市場在整體牛仔成衣零售市場占比最高,2016年達1333億美元,占中國牛仔成衣零售市場零售價值的49.1%。
據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預測,受益于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2018年中國牛仔成衣零售市場規模将達2939億元。
調查顯示,雖然中國生産的牛仔布和牛仔褲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我國消費者人均擁有的牛仔褲卻不是最多的,人均隻擁有4條(全球人均擁有量是7條)。中國消費者人均擁有的牛仔短褲、襯衣、茄克衫、裙裝各為2條,分别持平或略高于世界平均擁有量。
從消費偏好看,與合成纖維面料相比,64%的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天然纖維面料制成的服裝。在所有産品類别中,與100%多聚酯、棉花/化纖混合物、羊毛、尼龍等面料相比,中國消費者更喜歡100%的純棉制品。
國内牛仔服裝産業情況
據中國服裝協會産業部測算,2011-2017年,全國牛仔服裝産量增速約為5%,2017年全國牛仔服裝産量6.2億件,其中新塘3.7億件,占全國産量的60%;2017年,全國牛仔服裝出口量約為2.8億件,出口額約16億美元。
中國目前牛仔褲的生産基地以廣東省為主,有增城新唐鎮、順德均安鎮、中山大湧鎮等産業集群。另有一部分牛仔加工基地則分布于浙江、山東、江蘇等地。
廣州增城新塘鎮。廣州增城新塘牛仔基地的生産規模更是占全國牛仔生産總量的80%,占世界生産總量的60%,已形成紡紗、染色、織布、整理、印花、制衣等産業資源完善的一條龍生産系統,擁有3000多家牛仔服裝及相關的配套生産企業、1000多個注冊牛仔服裝品牌、10萬餘從業人員,達到日産200多萬件、年産超過2億件牛仔服裝的産業規模,牛仔服裝的産量和出口量占全國首位。
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近幾年來,均安鎮以牛仔制造為主體的服裝企業幾乎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鍊和成熟的産供銷體系。目前,均安鎮有紡織、服裝制造及其配套加工企業近1000家,約占全鎮工業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二;牛仔服裝年産值近30億元,産品出口率達80%以上,年銷售額約10億元。比其他幾個牛仔專業鎮來說,均安有完整的産業鍊,成熟的産、供、銷體系,在20年的生産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在設計方面,均安的設計能力跟國際同步,由于長期以出口為主,所以在潮流方面與國際同步。
中山市大湧鎮。大湧鎮已形成了紡紗、染色、織布、整理、電腦繡花、印花、制衣、銷售等完善的一條龍生産系統,紡織服裝設備2.2萬台,年産牛仔布9000萬米,牛仔服裝7500萬件。有一大批管理理念到位、技術精湛、質量過關、形象良好的服裝企業,并通過引進國内外一流的人才機制和市場機制,以及生産設備,使大湧牛仔服裝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市場營銷渠道不斷拓寬。紡織服裝業是大湧經濟的支柱産業,産值占60%,突出特色是牛仔服裝。全鎮有各類企業700家,其中300多家是生産牛仔服裝的相關企業。
行業存在問題
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刻不容緩。2016年5月,某自媒體的一篇文章《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在行業和消費者當中産生了不小的影響。客觀來看,該文引用的數據有些片面和陳舊,但必須正視這個事件給中國服裝業,特别是中國牛仔服裝業帶來的緊迫問題。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表示:“雖然該文章本身有許多不客觀的描述,但必須正視這個事件給産業帶來的緊迫問題:如何處理好同環境和消費者關系;如何切實減少對于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處理好目前面臨的生态環境方面的新挑戰。”孫瑞哲說,他希望大家“要用善意的眼光看待行業發展,産業發展需要正能量,用多年前的眼光看當下的産業是有差距的,對行業會造成傷害”。
企業文化建設不足、品牌定位不夠清晰。我國的牛仔産業形成的時間短、發展迅速以及部分傳統思想的禁锢,使得企業在創建企業文化之時往往采取嫁接移植、盲目導入的做法來快速獲取企業文化,阻礙企業的向前發展。
自主開發設計有待提高。能夠自主研發進行原創設計的企業不多,除了擁有先進的生産設備及高效的加工團隊外,在市場運營中仍處于被動地位,雖然緊跟流行步伐卻鮮有創新能力,從而導緻産品的競争力下降,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不能通過品牌效力提高産品的價值,也造成牛仔服裝款式雷同,産品差異不大。
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豐富品牌核心文化,提高科技貢獻率、品牌貢獻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原會長杜钰洲曾經提出,通過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打造中國服裝産業的品牌文化生态,推動産業升級,根本改變以往處在國際供應鍊底端的落後狀态。這一思想對牛仔服裝産業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當下,仍有不少牛仔服裝品牌企業現階段處于成本糾纏與低利潤競争之中,能夠自主研發進行原創設計的企業并不多,除了擁有先進的生産設備及高效的加工團隊外,在市場運營中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從而導緻産品的競争力下降,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不能通過品牌效力提高産品的價值,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和市場升級,加大了品牌化轉型過程中的提升難度,無形中制造了企業運營風險。
在這方面,日本牛仔産業的經驗值得借鑒。對日本來說,牛仔服裝同樣屬于外來服飾文化,而日本牛仔服裝業對這一服飾類别成功地進行了本土化,形成了日本牛仔品牌獨有的特點。
從源頭改造生産工藝,切實落實好企業社會責任。不單是中國,全世界的牛仔服裝産業都存在污染和排放問題。要想讓牛仔服裝産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努力通過清潔化生産減少環境污染,用智能化生産解決勞動力密集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牛仔服裝業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峻性。
行業層面,在2016年5月13日舉辦的“紡織之光”推廣活動中,孫瑞哲指出:“問題是工作的導向,也是産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他認為,紡織行業要把環保挑戰轉化成行業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新機遇。紡織企業化學品管控技術決定了化學品管控能力,影響行業環境治理的能力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中國紡織行業在全球供應鍊中的可持續競争力。
企業層面,已經有牛仔服裝企業的科研團隊在使用激光、臭氧與數字化加工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實現“微水生産”。除此之外,采用數字化加工技術取代傳統生産中的手擦、噴砂等工藝,能夠大大縮短牛仔服裝的制作流程。如果将這些技術實現産業化,對于保護環境、減少用工都會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引導、培養健康的牛仔消費文化。牛仔服裝的魅力之一,在于其随着時間的流逝,歲月打磨出那種自然褪色的效果,甚至一些破損也别具風格。
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均擁有的服裝數量也顯著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特别是對于城市消費者來說,想把一條褲子穿舊都很難,更不要說穿出破洞了,所以,許多人等不及穿舊,索性直接買一條“做舊”的牛仔褲。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不得不說,現在一些牛仔服裝的“做舊”程度已經非常過分,破洞越做越誇張。這種新“時尚”又促使生産者不斷發明出各種“做舊”手段,加重了牛仔服裝企業的排污壓力。
從環保的角度出發,應該提倡牛仔愛好者自己“養牛”,讓一條新的牛仔褲,通過穿着,逐漸形成貼合身形的褶皺和自然漸褪的色澤,通過自然洗滌和歲月的打磨,形成穿着者獨有的風格。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湖州考察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在追求自身美麗的同時,不要忘了還給地球家園一份自然和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