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負責人賴波介紹,截至2017年,全區通過審定的小麥、玉米、棉花品種共728個,其中小麥151個、棉花295個、玉米282個,全區大宗農作物基本實現了4—6次的品種更新。同年,全區農作物種子生産面積達到230萬畝,年制種量7億公斤。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優良品種對農作物增産的科技貢獻率達43%以上。
近年來,得益于種業發展的持續向好,全區棉、糖、玉米平均單産已居全國第一。小麥、辣椒、加工番茄等主要農作物品種良種覆蓋率不斷提高,主要農作物品種供給結構趨于優化。全區小麥良種商品率達到90%以上,玉米、西甜瓜等作物良種使用率接近100%,種業支撐成為全區農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種業發展不僅對全區農業生産帶來積極影響,其自身産業化發展還為全區農業結構優化、農民收入持續提高創造了新的空間。賴波說,大力推廣良種是促進農業發展、保障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措施。如今,我區每年所生産的種子除了滿足本地農業生産需求外,還有450噸左右西甜瓜種子、15萬噸左右玉米種子和9萬噸左右棉花種子銷往内地市場。
數據顯示,2017年,全區年種子銷售總額2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57億元,制種業每年可為農民增收3.86億元,已成為促進我區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新興産業。
一系列成績的背後,是全區種子産業發展的日趨成熟。據介紹,近年來,全區種子新品種研發由過去的單純依靠科研、教學單位育種,轉向企業、科研和教學共同發展。與此同時,全區種業有關單位部門積極推進産權制度改革,種業規模實力不斷壯大,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強。目前,全區注冊資金在3000萬元以上的種業企業有84家,為2000年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