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指出,智能制造将成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值得肯定的是,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
随着勞動力成本的持續增加,紡織企業對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在這種背景下,智能制造正在成為行業新一輪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重點。
從ITMA ASIA+CITME 2016可以看出,參展設備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比如,2016紡機展展出的漿紗機大量應用了互聯網技術、雲技術、信息化處理等技術來提升設備的智能化水平。日本津田駒公司除了展出自動化單機以外,還對漿紗、織布工序智能化織造車間作了三維動畫模拟展示。
再比如,備受大家關注的自動穿接經設備,除了大量應用非接觸光學檢測技術,實現了無絞紗自動接經外,還适應了色紗管理和穿經接經等複雜技術的要求;同時,還改善了人機界面和管理軟件,為織造車間的現代化生産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設備基礎。
智能化正在改變傳統生産
實際上,智能技術正在改造着傳統紡織行業,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部分制造環節的智能化。
有些企業雖然沒有大規模地更換或新上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成套設備,但通過關鍵環節的設備升級,也顯著提高了産品品質和生産效率。
智能制造的前行與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裝備的智能化解決了用工不足的問題,提高了中國紡織工業的競争力。但在發展智能化的過程中,也确實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值得行業思考和探讨。
一方面,不少企業家認為,目前紡織行業的簡單機器換人并非智能制造,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是以大數據精确計算與判斷代替人腦決策,而像機器換人這樣的投資對于紡織業究竟是否劃算值得商榷。機器投資、維護、升級等一系列成本也不低,紡織企業是否能夠消化這麼昂貴的投入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另一方面,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智能化一方面可以拉動地方投資,帶動産業升級,另一方面又意味着大量工人可能失去崗位。如何解決這兩者的矛盾值得進一步探讨。
對于智能化,目前政府層面的引導方向包括以下四點:建立示範區;完善智能制造标準;推動智能制造供應商聯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紡織行業的智能化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在國家工信部層面,2015~2017年間,共有12個項目列入《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2016~2017年,共有6個項目被列入智能制造綜合标準化項目;10個項目被列入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