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漲價潮為什麼如此兇猛?除了環保、安監督查外,中美貿易戰、中東緊張局勢,川普的“突然退群”、委内瑞拉選舉其實都為化工産品上漲之火添了一把柴。
企業大面積停産,部分原料嚴重缺貨,甚至有錢也買不到貨,大部分企業被迫停止接單。可以說,目前,中國實體經濟的生态環境處于沸騰狀态,大量企業被卷入瘋狂的漲價漩渦中,苦苦掙紮,命懸一線。
從更深層次來看,漲價潮是由一系列清算式危機、價格機制長期扭曲等引發的。由于矛盾積累過多、信息不透明、加上人們的恐慌心理,導緻工業制成品價格短時間内陷入失控狀态。
經濟泡沫面臨清算
這一次的漲價潮稱得上一次突發性的通貨膨脹,自然也與過去幾年超發的天量M2有關。2008年,中國的M2是47.5萬億元;2017年,M2數據是167.68萬億元。
過去幾年,政府試圖建立樓市和股市兩個貨币池子來鎖住超發貨币,但股市被一波人造牛市玩殘,樓市泡沫的高壓鍋暫且被蓋住了,導緻流動性泛濫。大量擁房者感覺到财富倍增了,但物價卻非常低廉,于是拼命消費,反正什麼事都不用幹也能賺到許多錢。這種虛假繁榮一方面令創造财富的人數大減,另一方面大量真實财富被過度消耗,加劇了人民币的泡沫化。
通貨膨脹的程度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嚴重得多,天量M2和樓市泡沫被清算的時刻即将來到,我們要麼刺穿泡沫,要麼承受劇烈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巨大考驗。
環保污染積重難返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盡管有很多外國專家指出犧牲環境發展經濟不可持續,得不償失,但我們為了發展經濟迅速強大,隻能對環境污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曾經禍害過英倫和北美的霧霾再次籠罩了北方大地,并且迅速向周邊擴散。
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環保污染問題要想在幾年之内解決,無疑非常困難,但又必須盡快處理,所以我們迎來了一輪比一輪嚴格的環保風暴。
自2016年起,我們已經感受過環境污染帶來的清算式危機,2018年,情況恐怕更加糟糕。在不斷的停産限産和成倍增長的排污收費下,化工、化纖、紡織、印染等行業所必需的原材料迎來暴漲。
價格機制長期扭曲下的報複性反彈
2008年的經濟刺激後,中國的民間投資和國家投資均呈現狂熱狀态。從2012年開始,嚴重的産能過剩導緻市場價格機制開始扭曲。這期間我們經曆了長達四年的PPI持續下滑,而且還是在人工、廠租、物流等生産要素成本大幅爬坡的情況下出現的。
如今,随着原材料價格的飛漲,PPI開始由負轉正,但物價似乎已經出現報複性反彈。低物價生活早已成為過眼雲煙,接着就是痛苦的還債期。
與此同時,過去長期的低物價,導緻廢品回收無利可圖,由于無人願意從事廢品回收的工作,導緻廢紙箱、塑料瓶、廢鐵等被扔掉。一旦彙率下跌,進口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也會對國内原料價格産生影響。
中國實體經濟的症結何在
在瘋狂的漲價潮中,數家中小企業無法承壓,潰不成軍,隻得被迫關停,這也暴露出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危機。有人發出質疑,難道實體經濟要垮了嗎?
長期以來,很多中小企業基本靠逃稅活着。中國的宏觀稅負高達38%左右,遠遠超過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如今,逃稅越來越難了,企業的稅負雖有所減輕,但對于部分企業來說仍然難以承受。
中小企業還面臨着融資難的問題。在過去40年裡,中國80%的信貸資源流向了貢獻了GDP不到40%的國有部門,貢獻了GDP超過60%的非公企業,從主流的信貸機構獲得的信貸資源不到20%,中國80%的中小微企業幾乎靠民間借貸活着,靠非法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的血液。
如果說,中國實體經濟的潰敗不是因為這些情緒化的總結,那麼,真正的症結何在?
以制造業為例,過去中國制造能夠異軍突起,關鍵在于勞動力成本的廉價,因此中國在産業政策上選擇了全球産業鍊最低端的加工制造,也就是給世界打工的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成就了中國過去的成功,但卻是如今中國制造和實體經濟陷入尴尬和困境的主要原因。
我們的一切制度都是為這樣的模式而準備的,在人口紅利的周期下,這種玩法即使稅費負擔重、融資難,但也能活下來,一旦人口紅利結束,這種模式的各種弊端就會顯示出來。也就是說,我們過去所采取的經濟模式如今已經喪失了競争力,甚至難以為繼。
以聯想為例,聯想近幾年的報表不怎麼好看,這是聯想這種在研發上投入不夠的公司必然面臨的結果。聯想過去靠并購别人的品牌,靠給别人組裝電腦就可以活得很好。聯想在過去總是做一個跟随的巨人,很少自己走入無人區,現在,這條路也走到了盡頭。可以說,聯想的衰落,事實上代表過去那個時代中國代表性企業在退出曆史舞台,而未來屬于華為這樣的真正做研發的企業。
如今,整個國家走進了一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地帶。這個地帶需要更多的創新,需要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新的制度生态創造新的競争力。
盡管制造業面臨重重危機,但我們依然要重視制造業的生存和發展,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富裕不是因為制造業,包括現在的美國。當大部分人傻乎乎的以為美國不玩制造業的時候,美國制造業的競争力仍然雄踞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環保風暴、漲價潮、停産潮、倒閉潮,當這些“陣痛”過去之後,實體經濟就能完全好起來嗎?等大批企業倒閉的時候,會不會也是外資搶占瓜分中國市場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