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8日,由鄭商所支持,期貨日報承辦的“2018年新疆棉花苗情及下遊需求形勢調研”在新疆進行。此次調研将對新疆新年度棉花種植面積、成本、出苗情況、棉苗長勢等進行實地考察,對當前皮棉庫存、銷售及棉紗生産與需求情況進行了解,向産業企業宣傳、傳授期貨知識與成熟的利用期貨工具與市場平台的模式,促進産投對接與産融結合。
截至目前,新疆棉花種植面積與産量均占到了全國的80%左右,同時棉紗産量不斷大幅增長,新疆當前已經成為了國内棉花及其下遊産品的市場中心,廣大棉花、棉紗期現貨投資者對新疆新年度棉花種植面積增減、當前苗情好壞、下遊需求強弱等十分關注。
5月14日,調研團一行40多人,在新疆闫氏德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闫友法的帶領下,冒着大風和高溫深入棉田進行了實地調研,對新疆闫氏德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棉花種子研發、培育、銷售等情況進行了解,并邀請闫友法與鐵門關市新興紡織總經理周嘯、庫爾勒銀萊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傳輝、永興供銷社分公司書記徐琴、庫爾勒銀星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杜園先等,針對今年南疆乃至全疆棉花種植面積增減、種植成本高低、棉花種子銷售數量增減與品種、期貨棉花倉單流通與成本等對調研隊員講行了詳細講解。
在交流會上,東方經濟學開創者傅海棠、北京辰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福利、上海紡投貿易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張偉等對當前國内棉花市場形勢進行了講解。傅海棠還與大家分享了如何通過實地調研來發現農産品期貨市場投資價值與機會的方法。從調研第一天得的情況分析,今年南疆地區棉花苗情較好,我們在棉田看到的棉苗整齊度很好,沒有缺苗斷垅的現象。
另據了解,雖然5月上旬全疆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風降溫天氣,但并沒有對南疆地區棉花生長造成大面積的損害,僅部分地區受災。有關機構公布的信息顯示,5月6日至7日,全疆普遍受到大風、降溫、雨水的影響,其中南疆尉犁縣阿克蘇普鄉、古勒巴格鄉和庫爾勒市的普惠農場、哈拉玉宮鄉受災比較嚴重,個别地方有40%-50%的棉田棉苗被大風刮死需要重新播種,當地棉農已自5月8日開始對受災棉田進行重新播種,當前已完成複播工作。北疆受本次大風降溫影響程度要比南疆輕,部分棉田地膜、滴灌帶被風刮飛,部分棉苗被風吹死或被凍死。
期貨日報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由于前期氣溫較低,雖然棉花出苗較好,但出現短期内生長緩慢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溫上不來,當前這個問題已随着氣溫的大幅回升而得到解決。闫友法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與往年出現的風災與凍害相比,今年截至目前出現的風災與凍害是比較輕的,主要是像他們公司這樣的大型種子公司在選種時用上了磁選機、色選機等新設備,保證了棉花種子的質量,提高了棉花種子的發芽率,并利于棉花種子出苗即生長成壯苗,增強了棉苗的抵抗力。“今年南疆地區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增長5%左右,主要原因是去年當地農民種小麥、玉米不掙錢,而種植棉花的農民均掙了錢,今年有部分農民改種棉花。”闫友法說。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中華紡織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