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美貿易摩擦正朝着升級的方向發展,就在美國宣布對華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後,僅僅相隔幾小時,中方即宣布了對原産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這其中包含棉花值得關注。為何中方會選擇棉花作為反制措施,背後又有何玄機?
對美國來說,中國現在是美國第二大農産品出口市場,占美國農産品出口比例的15%,美國雖然對中國整體上是貿易逆差,但在農産品上卻是順差。更要命的是,對特朗普而言,中部農業州是他核心的支持者,是共和黨的票倉。
顯然對于這份清單我國政府是早有準備的,既打到了對方的痛處,遏制了其嚣張氣焰,而且又能避免殺敵一千自毀八百。以棉花為例,2017年1~12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15.48萬噸,其中美棉進口數量最大,達50.63萬噸,占進口總量的43.84%;其次是澳棉,達25.80萬噸,占進口總量的22.34%;印棉進口量排第三位,達11.20萬噸。
一旦美棉進口關稅提高25%,美棉價格将接近18000元/噸,這意味着美棉在我國市場徹底失去了競争力。截至3月22日,中國累計簽約美棉244萬包,占美棉出口簽約總量的16%,同時,中國已簽約下年度美棉70.95萬包,占2018/19年度簽約量的25%,是目前為止下年度美棉的最大買主。倘若增加關稅,美棉損失可想而知。這場針尖對麥芒、勢均力敵的貿易摩擦,想必是特朗普低估了中國政府的決心。
換個角度看,即便我國丢失美棉市場,每年的50多萬噸缺口完全可以進口澳棉、巴西棉等國棉花進行彌補。更為關鍵的是有儲備棉作為堅強的後盾,這次貿易摩擦對我國棉花市場影響有限。目前我國儲備棉還剩400多萬噸,維持國内棉花供應穩定綽綽有餘。即使是在2017年度我國棉花産不足需,仍有210萬噸缺口的條件下,我國棉市依舊能夠保持平穩運行,并未受到貿易摩擦消息的過多影響。
這次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凸顯了儲備棉在棉紡織産業中的重要性。貿易摩擦不等于價格上漲,還有可能導緻價格下跌。中國不僅是潛在最大進口國,而且還有國家儲備。正因如此,這次美棉才會出現如此大的波動。如果儲備棉庫存已經下降到300萬噸以下,ICE期貨也許就不會如此敏感,方向和力度也會表現的不一樣。更加說明中國的政策在市場上是有話語權的,儲備棉的保駕護航功不可沒,是行業發展的防火牆。
可以想見,随着中國的強勢崛起,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将變成常态,在國内棉花産不足需和國外市場緊平衡的狀态下,維持儲備棉一定規模不僅能夠增加對美談判的信心和籌碼,還将對穩定國内紡織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特别提示: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閱讀。
如涉及版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删除内容。